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專題專欄 > 精神文明建設 > 閱讀新聞

          “非遺”大戲日日新 齊奏古邑“奮進曲” 河源挖掘“非遺”文化,傳承文化根脈

          日前,2023年紫金縣戲曲進鄉村活動暨紫金嶂下第二屆田園文化節(花朝戲專場)在龍窩鎮嶂下村舉行。雖下著雨,但觀眾欣賞花朝戲的熱情一點不減,現場氣氛熱烈。新編花朝戲《等郎妹》選段、傳統花朝戲《三看親》等節目精彩紛呈,表演風趣幽默,一展地方特色,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花朝戲的獨特魅力。“家門口也能欣賞到經典傳統好戲,大飽眼福,真開心。”現場一村民如是說。

          常態化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把“非遺”“大戲”送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如今在河源城鄉已成常態。近年來,河源市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引領,健全“非遺”保護體系,持續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積極探索“非遺”創造性轉化,全市“非遺”得到全面有效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活力明顯增強。

          目前,我市每年開展進鄉村進校園展演活動300多場,五縣一區均建立了“非遺”展廳、創立“流動非遺盒子”,有效推動“非遺”走進群眾生活,通過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喚醒歷史記憶,傳承文化根脈。


          花朝戲《賣貨郎》表演。

          鄉里鄉氣“有看頭”

          百年花朝唱“新曲”。作為粵東北客家地區最地道的地方小戲種,河源紫金花朝戲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其唱詞幽默詼諧,曲調風格抒情流暢,旋律優美,備受客家地區一帶群眾歡迎。2006年5月紫金花朝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紫金縣花朝戲劇團成立60多年以來,已排演了100多個深受群眾喜愛的劇目,尤其是近年來,紫金花朝戲積極賦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紅色旅游等,創作、排演了大型花朝戲《烈火丹心》《血田英魂》《接你回家》,小戲《趙四做主》《山海情》《縣長下鄉》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如今花朝戲,鄉里鄉氣‘有看頭’,傳統劇目能讓人重溫‘小時候的感覺’,現代花朝戲劇目更讓人受到教育。”紫金縣花朝戲劇團負責人如是說。以大型現代花朝戲《接你回家》來說,作為《血田英魂》的姊妹篇,其大氣恢宏的場景和舞臺效果、演員拿捏到位的舞臺表現,讓全場觀眾不僅享受到了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還接受了一次黨史學習教育。


          忠信花燈傳承人講述花燈歷史。

          有數據顯示,自2007年啟動建立市、縣兩級“非遺”名錄工作以來,截至2023年8月,河源市公布了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11項,其中,列入國家級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代表性項目29項,推動建設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3個,掛牌成立市級“非遺”傳習基地16個,創建第一批市級“非遺”工作站3個。河源市還加大資金投入,支撐“非遺”保護傳承發展。近三年來,我市爭取國家“非遺”保護資金179萬元、省級“非遺”保護資金206萬元,用于花朝戲、燈彩(忠信花燈)、龍川手擎木偶戲、紫金提線木偶等項目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等工作。每年投入市級“非遺”保護資金11萬元,用于114位市級傳承人開展項目傳承活動。

          多方施策激“活力”

          我市積極推進傳統表演類“非遺”項目創新形式,開辟活態發展新路徑。以紫金花朝戲為例,河源市樹立紫金花朝戲文化藝術周品牌,包括傳統戲劇交流展演、戲迷擂臺賽、論壇等系列活動,每屆線下吸引大批粵港澳大灣區戲曲愛好者參與,線上直播吸引十多萬網友觀看。至目前,花朝戲推廣普及示范單位已增至26個(其中市區2個,縣內24個),組織業務骨干開展常態化教學,平均每年培訓中小學生近1000名。在此基礎上,河源市還積極開展“非遺+文創”,推動傳統與現代創意結合,探索“非遺”新氣象。河源市積極利用111項“非遺”項目資源,舉辦河源文創設計大賽,推出具有河源特色的創意禮品、“非遺”手作、客家服飾等500多件。

          為豐富“非遺”業態,河源積極推動各類“非遺”項目與旅游深度融合,激活“非遺”內在潛能,讓“非遺”以一種全新的形式,零距離走進人們的生活,也豐富了河源旅游資源,實現“1+1>2”的效果。每年,我市開展“廣東·連平忠信花燈節”“河源忠信花燈民俗文化節”,形成以民間藝術大巡游、花燈展、群眾游園猜燈謎、客家民俗表演、“升燈儀式”和“千席大宴”等一系列活動串起來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汶水塘捕魚節”“藍大將軍出巡”“追龍”等優秀民俗活動做大做強,形成地方特色鄉村游項目。除此之外,河源市還推動射弩、龍川雜技、手擎木偶戲、客家山歌、花朝戲等項目進入景區景點,為游客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提升景區文化內涵。

          今夏“非遺”好熱鬧

          “蛟龍躍,獅子吼,頭角崢嶸精神抖。”作為客家鄉間一項傳統節慶民俗,舞金獅已在紫金縣鳳安鎮下石村流傳百年。今年暑假期間,下石村舞金獅備受關注。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青青紫金”實踐隊深入下石村開展“龍獅相會,共創‘非遺’”活動,中山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到鳳安鎮開展“打響舞金獅文化品牌,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活動,利用學術專業優勢,協助紫金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獅金舞”傳承發展。

          “惠陽河水白茫茫,穿對草鞋就上江。七女有情來相會,水口井中結鴛鴦……”暑假期間,廣州新華學院的“尋路東江筑夢非遺”社會實踐隊隊員走訪了源城區源南鎮河紫路和江東新區古竹鎮、臨江鎮等地,開展了為期13天的“東江水路歌”調研之旅。

          而在連平,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槎城尋鯉隊”深入連平縣高莞鎮,開展以“高莞鯉魚舞傳承和創新”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隊員們學習鯉魚舞的工具制作和舞動鯉魚的技巧,編寫了新式鯉魚舞劇本并參與劇本排練,以拍攝紀錄片和編輯推文為載體,以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平臺為媒介,在實踐中探索鯉魚舞宣傳的可復制路徑。

          演繹“新曲”待何時

          看到手中的“老玩藝兒”受到這么多年輕人的喜愛,最開心的莫過于精耕“非遺”項目多年的老藝人。“槎城尋鯉隊”隊員們跟著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連平傳統舞蹈鯉魚舞代表性傳承人劉日祥一起制作著鯉魚骨架、練習鯉魚舞。鯉魚舞動,八方吉祥。魚燈的手柄,期待一雙年輕的手將其拾起。劉日祥說,這個鯉魚舞要靠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傳下去,“他們大學生來學習鯉魚舞是最好的了,發展下去,把鯉魚舞傳承到萬萬代,不要讓非物質文化遺失。”

          實地走訪、人物訪談、“非遺”創新……今年暑假期間,不少青年大學生聚焦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在調研和實踐中了解傳統文化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投入到文化傳承工作中。在龍川縣佗城鎮,廣東科技學院“夏鄉星火實踐隊”以佗城文化為媒介,深入調研其獨特之處,通過角色扮演、中英文講解,以微視頻、微信公眾號推文等多種形式,向公眾講述佗城的千年文化故事和特色美食。此外,實踐隊結合佗城景點特色,設計出佗城鎮系列文創明信片,幫助佗城鎮景區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非遺”項目猶如一個個精神圖騰,早已融入客家文化肌理,累積成一篇篇“宏大敘事”,詮釋著客家文化的厚重精神與活躍因子,通過不斷的活態傳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非遺”、認識“非遺”、珍愛“非遺”。“這些傳承百年的非遺項目,迎著時代的浪潮,必將愈陳愈香,也將繼續擦亮河源客家古邑的文化‘金名片’。”市文廣旅體局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張濤

           






          上一篇:市中級人民法院打造“法潤河源”普法品牌,以服務保障民生 法治澆灌“文明花” 春風化雨潤民心
          下一篇:市領導率隊督導檢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對宜居生活的需求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www.午夜视频| 小泽码利亚射射射|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性欧美videos喷水|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奇米色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大黑人交xxxx| 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97sese电影| 国产男靠女免费视频网站|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国产男女野战视频在线看|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四虎影院永久在线|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暖暖日本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JAPANESE在线播放国产| 国内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全彩侵犯熟睡的女同学本子 |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忘忧草视频www| eeuss影院130020部|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又黄又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