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明沃土 綻放文明之花—— 記全國文明村源城區埔前鎮中田村
房屋錯落有致,道路整潔寬敞,村民笑容淳樸,文明新風撲面而來,一幅“村美、民富、風正”的和諧畫卷徐徐展開……這就是剛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的源城區埔前鎮中田村。
近年來,埔前鎮中田村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總牽引,以“百千萬工程”為統籌,積極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堅持多措并舉持續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在理論鑄魂、移風易俗、基層治理、文化活動、村莊美化和產業振興等實踐中勾勒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斑斕圖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攀升。
美麗的中田村。
黨建引領,文明新風潤民心
中田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理論宣講形式,讓黨的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村里組建了由黨員干部、杰出人士組成的志愿服務宣講隊,通過“板凳會”“田間課堂”等接地氣的方式,向村民宣講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政策等內容,讓理論學習更貼近群眾生活。
此外,中田村常態化開展“一月一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涵蓋政策宣傳、健康科普、法律援助等內容,并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提供精準幫扶。每逢傳統節日,村里還舉辦“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厚植家國情懷。在“銀發先鋒”和“夕陽紅智囊團”的帶動下,村里成立了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年均開展移風易俗宣教活動30余場,推動形成文明鄉風。
積分管理,激發鄉村活力
為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中田村創新設立“移風易俗+美麗庭院”雙積分超市,將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管理。村民通過參與村務、美化庭院、遵守村規民約等方式獲取積分,并可在超市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同時,積分還與“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等評優掛鉤,形成“積分改變習慣、文明浸潤鄉風”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全村已創建“美麗庭院”110戶,評選出區級“最美家庭”4戶。同時,大力推行“一約四會”村民自治制度,引導廣大老干部、老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工作經歷、貼近群眾等自身優勢,投身矛盾糾紛化解一線,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貢獻“銀發”力量。在“銀發先鋒”帶領下,中田村組建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規范紅白事標準,落實報備制度,年均開展移風易俗宣教活動超30場,形成“群眾訂公約、大家守規矩”的善治基礎。
在人居環境提升方面,中田村廣泛發動村民參與綠化美化行動,通過“干部包片、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在村道兩旁種植紫薇、風鈴木等苗木2000余株,打造了“浪漫中田紫薇路”等特色景觀,實現鄉村“顏值”與“氣質”雙提升。
產業興村,強村富民促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文明村鎮的“含金量”,還體現在富民興村的實效上。中田村積極探索“聯企惠民”發展模式,依托強村公司聯合農業龍頭企業,推動430畝耕地集中流轉,實現“小田變大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時,村里與特區建工鋼構(廣東)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家門口就業崗位,幫助村民月均增收4500元,并建立“技能培訓—崗位輸送—長效增收”服務鏈,確保村民穩定就業。
在產業帶動下,中田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收入穩步提高。如今的村莊,不僅環境優美、鄉風文明,更因產業興旺而充滿活力,真正實現了“資源變資產、土地生黃金”的發展目標。接下來,中田村將堅持黨建引領、產業帶動、治理創新,繼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以文明鄉風賦能鄉村振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精神動力,書寫更加絢麗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李春華 巫運娣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