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級人民法院打造“法潤河源”普法品牌,以服務保障民生 法治澆灌“文明花” 春風化雨潤民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推動訴源治理”為主題發布了60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人民法庭在推動源頭治理、化解涉農糾紛、防治家事糾紛等服務民生方面的探索與創新。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探索‘一庭一品’建設推動調解優先”人民法庭建設案例入選其中。
這是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服務保障民生的一個縮影,也是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引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取得的碩果之一。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把普法工作與審判執行緊密結合,通過立足職能服務大局、創新理念打造品牌等有效措施,切實讓法治宣傳“強起來”“實起來”“亮起來”,努力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積極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市中級人民法院“法潤河源”普法品牌創建被省普法辦評為2021-2022年全省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優秀普法項目,入選全省法院2022年度“百場精品普法”項目。
法官走入田間地頭進行普法宣傳。
助企紓困潤民心
法治惠民生,服務促發展。市中級人民法院緊扣市委“五大產業”“七大行動”以及“融灣”“融深”等工作部署,不斷健全產權司法保護制度,切實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以更優的營商環境助發展惠民生。
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企業家學法活動”,通過面對面研討交流、回訪破產重整企業、編寫企業家學法讀本、企業代表進法庭聽法等形式,滿足企業家學法需求,提高企業家的合法合規經營能力,為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
市中級人民法院還主動融入市委“1+6+N”工作體系,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作用,持續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活動,把解紛服務、普法宣傳延伸到基層最前端。同時深入開展“一庭一品”創建,總結推廣客家擂茶調解、饒讓調解等新時代河源“楓橋經驗”,到街鎮開展“法律趕集”,讓村民零距離體驗“法律大餐”。2022年以來,開展“法律赴圩”等特色法治宣傳活動60次,向社會群眾發放普法宣傳冊子10000余份,豐富多樣的普法活動讓法治精神浸潤群眾心田。讓法律如陽光般溫暖每個角落,讓法治力量深入人心。
護航河源“生態綠”
文明城市建設需要激活每個社會細胞。以法治力量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引導公民自覺尊崇法治、服從法律、依法辦事,文明城市才更有底蘊。為服務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打造“兩江兩庫一區一帶”生態司法服務圈。與市林長辦、市林業局建立“林長+森林法官”協作機制,在連平黃牛石、紫金白溪水庫等省級自然保護區、市屬全部國有林場等重點生態敏感區域成立“森林法官”工作室9個,聯合開展林業普法宣傳、提供法律咨詢等活動。除此之外,市中級人民法院還指導紫金縣法院聯合有關單位成立生態環境保護聯合研究基地,廣泛開展生態修復治理、生態保護研學、生態法治教育等行動,以法治引領護航民生。
為深入開展“司法護航美麗東江”行動,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廣州、深圳、韶關、惠州、東莞中院簽署《東江流域環資司法保護協作框架協議》,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建立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的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機制。
創新理念“亮品牌”
城市的文明,浸潤于道德的灌溉,根植于法治的土壤。城市文明是城市的內在品質,法治就是內在品質的底色。市中級人民法院圍繞“八五”普法規劃目標任務,深入挖掘河源文化資源,豐富法治宣傳載體,創新打造“法潤河源”法治宣傳品牌,構建“1+6+N”法治宣傳體系,形成了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統籌指導,六個基層法院結合地域特色,創建法潤槎城、法潤萬綠、法潤古邑等特色主題宣傳子品牌的普法工作格局,推動法治宣傳取得較好成效。
今年8月15日,市中級人民法院、東源縣人民法院在東源縣漳溪畬族鄉,聯合開展主題普法宣傳活動,持續擦亮“法潤河源”專項普法品牌,以“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執法行政典型案例”為題,為綜合執法人員講授河源法院近年來涉環境資源類典型案例。同時,圍繞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執法的價值理念,給執法人員上了一堂生動的理論實踐課。市中級人民法院還推動“菜單式”普法精品課程,實行“按需精準普法”。2021年以來通過微信公眾號公布了由35名干警講師開發的首期普法精品課程,課程40門,內容涵蓋了預防電信詐騙、民法典解讀、老年人權益保障、企業風險防范等社會關注的法律熱點話題,為社區、企業、學校等單位團體送上“點菜”式普法服務50場次,受眾17000余人次。
“法潤河源”潤民心。接下來,市中級人民法院將積極延伸審判執行職能作用,深化“法潤河源”法治宣傳品牌,在潛移默化中將法治觀念厚植于廣大群眾心中,推動市民把法治意識內化為堅定文明信念,外化為自覺文明行為,助力法治河源、平安河源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