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推進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 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日前,廣東省文明辦印發了《廣東省推進文明單位結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實施方案》,旨在推動文明單位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深度融入縣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方案明確,堅持分層結對、分批推進、分步實施。2023年啟動廣東省全國和省級文明單位與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2024年各地參照省的模式推動省和市級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結對共建,市和縣級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對共建。到2025年,總體形成共建共享、互促共贏的共建格局。
“思想共建、精神共育,資源共融、活動共聯,文明共享、互助共贏。”廣東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將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單位作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大力支持、積極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廣泛組織參與多種形式的文明實踐活動,為豐富基層文化生活、建設文明鄉風、促進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豐富基層優質文化供給
據了解,截至目前,廣東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8018個,全省21個地市實現縣、鎮、村三級陣地建設全覆蓋。
如何通過結對行動實現思想共建、精神共育?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紅色陣地屬性和文明單位的示范引領作用,把理論武裝與教育引導結合起來,通過互學互鑒、聯學共建等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深、走心、走實。
方案明確,文明單位要組織宣講員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常態化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活動。同時,注重創新宣講形式和話語方式,把講理論和講政策、講道理和講故事結合起來,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鮮活生動的內容,廣泛開展“巡回式宣講”“菜單式宣講”“互動化宣講”,持續擦亮“黨的聲音進萬家”理論宣講品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開展主流價值培育行動方面,方案提出,文明單位要把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作為結對共建的重要任務,聯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深入開展主流價值培育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開展先進典型學習宣傳活動,組織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南粵楷模、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進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巡講活動,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進。
此外,開展優質文化供給行動。方案明確,文明單位要結合各單位的職責使命和資源優勢,助力結對共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豐富基層優質文化供給,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統籌整合各類文化資源,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紅色文藝輕騎兵”、“戲曲進鄉村進校園”、“經典誦讀”、“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道德春聯進萬家等文化服務活動,開展“粵讀越精彩”“書香飄萬家”等全民閱讀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需求。
推動資源要素 向結對共建陣地流動
如何通過結對行動,推動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雙贏”?廣東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將充分發揮文明單位的職能優勢和文明實踐的陣地優勢,強化優勢互補、互助共贏,形成以實踐促創建、以創建強實踐的生動局面。
針對結對共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存在的資源整合不充分、實踐隊伍不專業、活動內容不豐富等問題短板,方案提出,文明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行業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開展“共筑美好家園”行動,推動資金、項目、服務、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向結對共建陣地流動,常態化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通過資金支持、項目培植、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注入強大保障支撐,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
此外,開展品牌效應提升行動。文明單位要與結對共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加大文明實踐項目的培育力度,聚力打造一批有實力有影響、可復制可持續的品牌項目,持續擦亮結對共建“雙融”品牌亮點。
廣東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點任務,各地要加強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資源共融、活動共聯、隊伍共育,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樣化的結對共建活動,積極探索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的工作模式,以結對共建的聚合力激發文明實踐的生命力。
據南方日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