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豆腐情結
■藍旭慧
豆腐,家喻戶曉,味道鮮美可口,含有大 量的蛋白質,素有“植物肉”之美譽,是一種營 養豐富、貧富皆宜的菜肴。
我的母親是遠近聞名的“豆腐西施”。記 得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勤勞的父母靠人工 磨豆腐來賣貼補家用。
豆腐的制作過程非常繁雜。每天凌晨三 點鐘,母親的鬧鐘準時響起,父親雖帶著倦 意,但必須立刻起床,到吊樓間的磨坊里,把浸 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成豆漿。笨重的石磨在 父親的推動下,吱吖吱吖地轉動著,母親則在 一旁用勺子舀起和著水的黃豆,依次放進磨盤 上方的洞里,白如瓊液的豆漿,頓時從磨盤的 縫隙里流到磨糟里,再經磨糟匯集,順著出口 流進桶里,整個磨漿過程大約需要一小時。
接著是煮豆漿。首先把磨好的豆漿倒進 豆腐袋(專門用來過濾分離豆渣的袋子)里,把 開水逐漸地往袋子里倒,叫“醒漿”,再把裝有 豆漿的袋子,放在大鍋上面的豆腐架上,父親 用力擠壓著袋子,使豆漿與豆渣徹底地分離 出來后,父親就坐在爐灶前邊休息邊燒火,母 親則站在鍋前不停地用水勺攪動翻滾的豆 漿,鍋里突突冒熱氣的豆漿常常把母親熏得 睜不開眼睛。如果在夏天,母親的脖子上則 會掛一條毛巾,隨時用來擦掉即將掉進鍋里 的汗珠,父親也會一邊加柴火一邊用扇子幫 母親扇涼,夫妻倆配合得非常默契。
豆漿煮好后倒入豆腐缸中。母親就坐 在缸前,均勻地把鹽鹵水滴到豆漿上(也叫游 鹵),白嫩的豆漿頓時變成一朵朵翻滾的“小 花朵”,大概二十分鐘后,“小花朵”像變魔術 似地又變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兒。這時,爸 爸把豆腐腦兒倒入豆腐格中等待成形。完成 這三大工序后,天已大亮,母親就用籮筐挑起 熱氣騰騰的豆腐走街串巷地叫賣。“豆腐、賣 豆腐……”
母親清亮的女高音,無論刮風下雨,每天 早上都會在村里村外回蕩。
三十多年過去了,母親肩上的豆腐擔早 已卸了下來,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下 地干農活了。可無論我們如何勸說,母親還 是執意要種一些黃豆,是勞動人民的本質使 她放不下扛了一輩子的鋤頭呢?還是……
常言道:豆腐好吃豆難種。恰逢假期的 一天下午,母親又要去種黃豆,為了減輕母親 的勞動量,也為了解開母親的種黃豆情結,我 也荷把鋤頭跟著母親去了地里。
梅雨濕熱的傍晚,雖然沒有烈日照射,可 豆大的汗珠還是順著臉頰往下流,不一會兒, 我和母親身上的衣服全濕透了,可惡的山蚊 子像參加盛宴似地聚到我們身上,我和母親 一邊驅趕著蚊子,一邊挖坑、放豆種,再給豆 種蓋上一層薄土。這一連串看似簡單的動 作,已把我累得腰酸背痛,大汗淋漓,想立即 逃離這個苦難之地。我用疲憊不堪的目光瞅 瞅古稀之年的母親,只見她面帶微笑,哼著歌 兒,樂此不疲地繼續種黃豆,從母親那溫暖的 笑容、慈愛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一家老少圍 坐在餐桌上,高興地吃著父母從種豆到親手 制作的豆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母親用勤勞雙手 種下的黃豆,用綿長的愛制作而成的豆腐,我 認為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菜肴。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