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 全力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江東貢獻 ——訪江東新區黨委書記朱永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是新時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作為“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江東新區如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區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12月7日,江東新區黨委書記朱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結合江東新區實際,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打造“五大平臺”(城市起步區基礎設施完善、產業園區擴容提質、高鐵新城產城融合發展、臨江鎮圩鎮環境提升、古竹鎮圩鎮環境提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全力培育新區“五大產業”(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配件和醫療健康),全力推動“融灣”“融深”樞紐門戶和“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為奮力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江東貢獻。
江東新區越王山
確保學習宣傳實現全覆蓋
朱永生說,江東新區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努力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深刻領悟精神實質、做到“五個牢牢把握”,進一步增強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確保江東新區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開展集中輪訓和系統培訓,通過黨委會、常務會、專題學習、專題研討、“第一議題”“三會一課”等形式,做到全員學習不漏一人,全域培訓不漏一地,全面抓好宣傳宣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園區、進學校、進企業、進網絡等,確保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江東新區實現全覆蓋。
朱永生說,江東新區還將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推動工作的舉措,著力打造“五大平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全力培育新區“五大產業”,以開展“三個年”行動(實體經濟提效年、鄉村振興提檔年、發展環境提升年)為抓手,充分發揮“五個專班”(經濟運行、用地盤活、招商引資、企業倍增、農林水路)作用,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江東新區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臨近年關,在河源市凱中精密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員工正加緊生產。該公司位于江東新區產業園內,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為奔馳、寶馬、奧迪等企業定制生產各種高技術要求的換向器、集電環、汽車連接器、彈性材料等精密零組件。
江東新區地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從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引領河源城市發展的歷史使命。8年來,江東新區以拼搏精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發展步伐更加穩健。江東新區初步形成了五大產業集群,總投資110.6億元,產值20.75億元,現有投產企業1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其中本年度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占規上工業產值的52.7%。大力實施產業園區東擴戰略,目前已啟動了2.0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東擴控規編制申報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24個省、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5.19億元,預計全年24個重點項目可完成投資27.9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朱永生說,接下來,江東新區將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積極培育高鐵經濟,全力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產業園區擴容增效要提速。圍繞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配件和醫療健康等五大主導產業,按照“五統一”原則進行統一管理;大力推動園區東擴啟動區2.05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不斷拉大園區框架;主動對接、全力配合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戰略,著力推動跨江融合發展首期用地和項目建設等工作,力爭在年底前取得實質性變化,為工業發展開辟新戰場、提供新動能。同時,積極有序開發高鐵新城,認真謀劃高鐵樞紐經濟和高鐵旅游經濟,逐步構建完善的高鐵經濟生態圈。另一方面,工業項目建設要加快。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按照“四個一批”要求,圍繞“五大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加快固達、鉑科、堅寶等24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大力培育思比電子、埃納生醫療、凱中精密、廣東精方等重點企業增資擴產。
春潮涌動和美江東
今年以來,江東新區以鄉村振興提檔年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水平得以不斷提高,逐步構建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區一園”的產業格局,形成了以中草藥、水果、蔬菜、養殖為主的四大特色農業和“三大發展模式”(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模式、電商特色產業模式、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8家、家庭農場9個。4條15公里的美麗鄉村風貌帶(越王·文道、荔枝·紅道、愛廊·碧道、耕讀·家道)規劃落地啟動建設,建成“四好農村路”176.82公里,農村集中供水實現全覆蓋,100%完成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任務。新區兩鎮一街35個村(居)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組織合計入賬1279萬元。
朱永生說,接下來,江東新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要求,推動形成“示范引領、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將持續推進2條區級美麗鄉村風貌帶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面貌。要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壯大特色水果、雙坑土雞、有機蔬菜、越王山巖茶等農業產業。積極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要抓好基層治理,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不斷提高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增進福祉打造幸福江東
8年來,江東新區以“江東速度”平地立城,加快補齊城市功能,城市建設勢頭迅猛。“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開發建設齊頭并進,城市功能品質有了較大提升,新區從城鄉接合部變成產城融合新區,城市能級大幅躍升。江東新區還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心盡力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衛生強基工程、生態環保工程、教育強區工程、政務服務提升工程、安居保障工程、平安江東工程、道路安全工程、文體惠民工程、農村飲水工程、革命遺址修復工程),成效顯著。今年江東新區新增高中學位1150個,義務教育學位3180個,“上學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華師附屬河源江東星河學校、鳳凰山學校動工建設,建成后預計可提供6990個公辦中小學學位。規劃建設6個安置小區4434套房,目前已建成2個安置小區1918套房,在建4個安置小區2516套房,有效解決征拆農民安置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朱永生說,將全力推動保利、群峰、星河等項目用地征收,全力保障土地供應;同時推動紫金橋頭、紫金橋北、大坑、勝利橋北等片區開發和城市建設,加快河紫花園、勝利花園二期等安置小區建設,增強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設施,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朱永生說,接下來,江東新區還將堅持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解決好重點領域民生問題,以落實好“面對面”機制作為重要抓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將全面完成古竹中學、臨江二中改擴建,加快華師附屬河源江東星河學校、鳳凰山學校建設。加強學校管理,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強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深化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古竹人民醫院和市人民醫院合作模式,引入團隊,提升醫療水平;加快與市中醫院合作共建中醫康養服務機構;完成臨江衛生院改建,不斷提升公共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市疾控中心遷址新建、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項目建設,助推深河人民醫院創“三甲”醫院。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陳敏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