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打造廣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河源樣板貢獻力量——訪河源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鐘建政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河源市鄉村振興局如何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1月10日,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鐘建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市鄉村振興系統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的重心,與落實省委、市委有關工作要求貫通起來,牢牢把握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堅定不移、穩步走好鄉村振興發展道路,為積極打造廣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河源樣板貢獻力量。
東源縣大往村村民敲鑼打鼓,慶祝鄉村振興戰略給家鄉帶來的新變化。
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鐘建政說,切實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在全局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以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市鄉村振興局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干部培訓等重要內容,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還邀請專家學者作二十大報告專題講座,采用討論座談、“網上學習”“網上測試”等方式推動全體黨員干部學習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深入解讀和廣泛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鐘建政說,市鄉村振興局還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不搞形式主義、實用主義,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開展“我為鄉村振興獻策”活動,對目標任務、推進舉措進行再審視、再謀劃、再完善,使各項工作部署充分體現黨的二十大新思想、新任務、新要求,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實。
“鞏固”提升牢牢守住底線
去年以來,全市鄉村振興系統以“培育廣東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樣板”為目標,打基礎、補短板、樹示范,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市鄉村振興局重點聚焦農村人口中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群”,2022年,新認定防返貧監測對象391戶1683人,落實幫扶措施2783個,140戶595名監測對象返貧風險有效消除。
鐘建政說,接下來,將做好“鞏固”文章,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確保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對易致貧返貧人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干預,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動態清零。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切實保障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穩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著力增加經營性收入,穩定轉移性收入,統籌整合各類資源補短板、促發展。用好管好扶貧項目資產,逐步建立資產清晰、產權清晰、責任明確、分配合理、管理規范的長效運營機制,確保扶貧項目資產安全運行、良性運轉、保持增值。
產業強市推動向好向優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第一要務,重點扶持24個特色產業專業鎮、124個特色產業專業村。還完善農業企業聯農益農機制,引導更多優質企業發展鄉村振興產業,所有村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10萬元以上。
鐘建政說,接下來,市鄉村振興局將做好“產業”文章,推動產業向好向優發展,將深化拓展深圳對口幫扶和駐鎮幫鎮扶村資源,助力燈塔盆地建成具有領先水平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和鄉村二三產業,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政策,將群眾“輸血式”增收轉變為“造血式”增收。認真落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系列措施》,因地制宜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推動所有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
全域生態建設和美鄉村
我市精準發力,全域實施“五美”專項行動,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截至目前,全部行政村成為干凈整潔村,751個行政村成為美麗宜居村,54個行政村成為特色精品村。源城區“蔬香田園”、東源縣“詩畫田園”等5條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已初見成效。
鐘建政說,接下來,將持續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健全完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促進農村面貌煥發新活力。加快補齊農村道路、供水供電、鄉村物流等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基礎設施短板,有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還將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高質量、高標準加快建設15條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安排項目,促進沿線村莊率先實現產業、組織、生態、人才、文化振興,實現示范帶動。
善治有為營造和諧氣象
和平縣大壩鎮石谷村、連平縣忠信鎮司前村、和平縣大壩鎮水背村、龍川縣佗城鎮楓深村獲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8個鎮、69個村獲評為全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范鎮村。《河源干部大返鄉,構筑鄉村振興“強引擎”》經驗做法,得到了省領導的高度肯定。
鐘建政說,接下來,將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總結推廣紫金縣龍窩鎮“五老一賢”工作法和“積分+鄉村治理”、東源縣順天鎮關心關愛困難群體“一戶四聯”和“三個一”工作機制等基層治理經驗,推行鄉村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簡俊浩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