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 全力落實“產業興市”行動 奮力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訪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駱世文
深冬時節,氣溫驟降,路上的車輛和行人明顯減少。但在河源國家高新區,卻有著另一番景象:濱江大道等主干道上車流不息,兩旁的紫荊花樹正燦爛盛開,各個工業產區車間熱火朝天,為即將到來的年底趕生產抓進度,期望有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河源國家高新區將如何發展實體經濟,落實“產業興市”行動?12月6日,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駱世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新區將在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空間拓展、創新驅動發展、提升營商環境等方面扎實推進,奮力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
河源國家高新區風貌 記者 高雅 通訊員 李曉 攝
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 及早抓好明年工作重點
“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切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高新區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全過程。”駱世文說。
在學習上,河源國家高新區精心制定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方案,突出針對性、體現差異性、增強靈活性,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開展學習貫徹,確保領導干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和手段,進機關、進企業、進工地,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到園區的每一個角落。同時,堅持學以致用,圍繞抓對接抓落實抓謀劃,及時跟蹤中央和省市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積極爭取政策、項目、資金等支持;對照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攻堅克難,確保如期完成;及早抓好2023年度工作重點,不折不扣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園區落地落實。
做強三大主導產業集群 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
產業是工業園區的魂、根、本。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和水經濟、機械與模具產業是河源國家高新區的三大主導產業。今年1-10月,河源國家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為306.4億元、76.7億元,同比增長5.1%、6.7%;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為34.4億元、15.1億元,同比增長11.8%、13.1%;機械與模具產業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為30.2億元、8.1億元。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全力落實“產業興市”行動的具體體現。
做好產業工作,推動產業發展,是河源國家高新區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中之重、經濟活水、力量之源。
駱世文說,河源國家高新區將根據園區發展實際,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實化、目標化,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到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實現項目快建設、快推進、快突破,全力推動園區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
一是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強化集群骨干企業扶持政策,推動中興通訊、卓翼科技、美晨通訊、西可通信等頭部企業穩產擴能,力促禾望、京泉華、麥格米特等能源電子高成長性項目投產擴產,結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特點,加快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大力培育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全力推進水經濟產業園建設,力促農夫山泉、今麥郎等項目增資擴產,加快農夫山泉三期、百家鮮二期等項目建設,精準引導預制菜產業發展,大力培育百億級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支持龍記、歐華包裝穩產達產增效,加快推動喬豐、華益盛二期、金三維等模具項目建設投產,積極引入高端精密制造和涉新能源汽車業務模具項目,大力培育百億級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系統推動三大產業持續做大做強。
二是做精做深招商引資。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整合優化招商隊伍,強化京津冀、長三角等駐點招商,做深做透深莞駐點招商,加強會展協會招商,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以商引商、物業招商、定制引商,重點引進麥格米特三期、萬泰光電等電子信息優質項目及京泉華、禾望等能源電子行業上下游配套項目,加快推進農夫山泉四期、今麥郎天然水、君樂寶乳業、紫泉飲料、白象食品等項目簽約落戶,突出招引深科達等優質模具企業,力爭2023年全年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35個以上。
三是做優做實企業服務。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積極爭取第五批市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下放,推動涉企政務服務“一網式”“免證辦”“營商通”“一窗受理集中辦理”及并聯審批,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便利的辦事環境。持續優化企業管理服務機制,完善提升網格化管理服務,動工、投產、在產3個企業服務專班,線上線下信息收集,大中小閉環,周例會等服務機制,建立健全企業訴求快速處理解決機制,著力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
四是全面拓展產業空間。積極推進跨江融合發展,力爭年底啟動首期征地拆遷工作,明年3月前完成首批次用地征拆;同步推進招商工作,加強與五礦產業投資、華豐集團等國內知名運營企業對接,積極儲備跨江產業園起步區項目。積極挖掘園區產業空間潛力,完成第二年度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2000畝任務,加快推進南片區征地拆遷工作。推進實施村集體留用地參與產業工作,加快建設一批電子信息、模具項目可租可售定制廠房,采取分棟分層租售模式引進優質企業進駐,實現產業空間全方位拓展。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打造全市制造業人才高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駱世文表示,河源國家高新區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做實做好“高”“新”文章,加快創新驅動發展。
在培育科技主體上,河源國家高新區在今年實現凈增高企17家、總量114家的基礎上,持續輔導培育園區企業申報高企,積極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創新主體重點培育庫,推動一批企業申報專精特新、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推動藍海米克等擬上市企業名單庫企業積極籌備上市。
在加快建設創新平臺上,河源國家高新區結合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通過構建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模式,推動國家通訊質檢中心、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深大灣區河源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提質增效,推動成果轉化、技術孵化。對接廣師大河源校區、南科大河源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廣師大河源研究院和鵬城實驗室河源節點項目實質性運作,推動園區企業積極申報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加快優化人才環境上,不斷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辦好創新創業大賽、技能大賽等活動,結合企業需求,強化校企合作,配合支持市職業技術學校建設,促進校企辦學模式優化,為企業量身打造人才,通過平臺共建和校企合作,加快科創高層次人才和人才團隊集聚,著力打造全市制造業人才高地。
營商環境改善民生雙提升 打造河源高質量發展園區
12月2日,河源國家高新區召開2022年營商環境工作專題會議。駱世文表示,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深入開展“三個年”工作,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深化服務理念、持續提升服務效能,為打造與大灣區同等水平營商環境持續發力。
此外,駱世文表示,河源國家高新區還將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統實施幸福園區提升工程,努力打造高質量產業家園。
在提升教育醫療服務水平上,河源國家高新區將穩步推進高新區實驗學校擴建工程建設,加強優化教育扶持政策,強化與源城區對接協商,優化高新區學區合理劃分,滿足員工子女的就學需求。進一步完善深河門診部診療設備等配套設施,推動深河門診部實現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為園區廣大員工群眾提供更加高效、快捷、周到的醫療服務和健康保障。
在強化配套設施建設和管理上,河源國家高新區將加快推進白鷺島公園、體育綜合體、圖書館等設施建設,系統加強設施使用管理,為員工群眾提供更多生活休閑游玩場所。加快謀劃建設模具零配件集散加工銷售街區、中央活力區特色休閑街區及園區開通到周邊縣區和街鎮的公交線路,并合理擴增新能源充電樁站點。
河源國家高新區還將繼續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落實每年十件民生實事,系統實施幸福園區工程,常態化落實“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持續解決企業員工和人民群眾訴求及各類“急難愁盼”問題,保障員工群眾安居樂業,提升員工群眾工作生活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見習記者 肖青青 通訊員 李曉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