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交通基礎建設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訪東源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文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東源縣交通運輸局當好開路先鋒,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交通運輸工作緊密結合,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近日,東源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文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局將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做好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圍繞打造“外聯內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目標,繼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群眾出行條件,助力東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暢通“毛細血管” 打通交通“大動脈”
近年來,隨著贛深高鐵河源北站和粵贛高速順天互通的開通,省道S253燈塔至順天段、省道S243線東源縣柳城鎮柳星村至下壩村段、省道S230線東源縣葉潭鎮雙頭村至吉布村段、省道S259線韶關市界至錫場段等一批國省道路面改造工程順利完工,藍口工業大橋、義合嘯仙大橋等跨東江大橋的建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成功創建,東源縣境內交通條件大大改善,“外聯內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黃文波表示,東源縣交通運輸局將大力推進高速公路與干線公路建設,打通“主動脈”,實現“外網”暢通,將加快推進長深高速東源段拓寬項目,有效解決該路段出行的瓶頸問題。同時持續推進省道S230線黃田大橋段、省道S341線半江鎮西溪村至半江村段等項目,進一步提升東源縣干線路網技術等級,提高通行服務水平。繼續推進古云特大橋、黃田東江大橋等跨東江大橋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東江跨江通道體系,強化東江兩岸交通路網聯系。
在“四好農村路”建設上,東源縣交通運輸局將疏通區域“毛細血管”,實現“內網”互通。將在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基礎上,力爭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以“十四五”規劃為基礎,力爭2025年前完成農村公路單改雙、村道安防、危橋改造及美麗農村路建設,實現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明顯優化、現狀明顯提升、養護全面加強、路域環境優美整潔的目標,促使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格局的形成,實實在在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出行問題。
推進“交通+”融合發展 暢通區域“經濟脈絡”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在謀劃大交通發展的同時,東源縣交通運輸局將結合經濟產業,推進“交通+”深度融合。黃文波介紹,該局將推進贛深高鐵河源北站周邊路網建設,謀劃河源北站對外互聯互通,為發展高鐵經濟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是推進黃田東江大橋建設,實現黃田鎮東江兩岸互通。另一方面是完善黃田圩鎮周邊路網,推進黃田鎮周邊路網提檔升級,通過單改雙、鋪設瀝青、完善標識標牌等措施,提升黃田圩鎮周邊通行條件,為高鐵產業經濟區的構建奠定基礎。
近期,東源縣交通運輸局將重點改造提升上莞鎮仙湖茶葉產業園和油菜產業園上山公路,通過優化產業園區對外通行條件,促進“交通+產業”融合。圍繞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推進旅游公路建設。在完成桂山、萬綠谷、黃龍巖旅游景區等道路提檔升級改造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葉園溫泉旅游公路、百里東江旅游公路等公路提升改造建設,串聯鄉村主要旅游景區景點,促進“交通+旅游”融合。
本報記者 吳奕鎮 通訊員 曾科 李平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