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衛生強基動真格 年底將完成818間村衛生站建設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上月底,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制訂了《河源市2018-2019年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行政村建有公建規范化衛生站并投入使用,計劃到今年年底,完成剩余818間的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任務(含業務用房、外觀標識及基本設備配備等),其中紫金縣177間(含江東新區11間)、龍川縣212間、連平縣107間、和平縣151間、東源縣171間,這其中,貧困村紫金縣23間、龍川縣32間、連平縣7間、和平縣19間、東源縣13間。
記者了解到,根據省統一部署,全省各級財政擬安排20億元,從2017年起,力爭通過3年時間,實現全省新建10000間產權公有、建設標準、形象統一、管理規范的村衛生站的工作目標,以此推動村級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推動全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進程,有效緩解群眾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極的作用。我市三部門聯合制訂的《河源市2018-2019年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旨在推進健康村鎮建設,實施衛生強市計劃,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推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實施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
據悉,2017年至2019年,省財政已安排我市地區(含省直屬縣紫金縣、龍川縣、連平縣)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補助資金1.4億,支持875間村衛生站建設。根據省財政廳相關通知,2017年全市由省財政扶持建設的344間村衛生站剩余建設資金(每間3.5萬元)已下達,市政財已按每間2萬元的標準足額安排資金。對此,實施方案要求,各縣區要充分用好上級財政補助資金,及時組織采購,為村衛生站配齊38種基本設備(含中醫藥簡易器具)。同時,各縣區要結合市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積極推動將未列入省財政補助范圍的行政村衛生站建設納入本縣區鄉村振興建設計劃,爭取當地財政支持,確保到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設標準化衛生站并投入使用,力爭將新建村衛生站打造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實施方案還提出,建設完成時間為今年年底,原則上4月開建,11月底驗收,省市將根據信息系統數據,實行定期通報制度,對村衛生站建設進展緩慢的縣區,由省、市對該縣區進行約談。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