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機釋放現代“無人農業”魅力 工廠化農業與農機專項“無人農場服務鄉村振興”現場會在東源縣舉行
本報訊 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修碩 20日,由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辦的工廠化農業與農機專項“無人農場服務鄉村振興”現場會在東源縣舉行,進一步展示我國4年來無人農場和智能農機裝備等領域取得的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趙春江,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鄭日恒受邀參加現場會。
據了解,2021年,我市首個萬畝智能化糧食生產示范基地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建立,基地(一期)總面積4200畝,其中無人農場500畝。該生產示范基地由東源縣政府牽頭,東源國資委下屬農業托管公司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及其團隊合作共建,致力打造廣東最大的水稻無人農場,建成后承擔推動產業轉型、解決耕地撂荒、打造全省水稻制種示范基地和全國無人農場標桿以及探索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等多重任務。
嘉賓們現場觀摩無人駕駛旋耕機作業。
在現場作業演示會環節,來自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農村部科技司、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等單位的100多名專家學者,走進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的萬綠智慧無人農場,現場觀摩無人駕駛旋耕機、無人拋秧機、無人直播機等“黑科技”完成耕、種、管、收全過程無人機械化操作。作為我市首個無人農場,萬綠智慧無人農場的奧秘在于使用一批依靠北斗衛星實行無人駕駛的大型農機,還能通過云管控平臺掌握農田的酸堿度、降雨量、溫度、風速等情況,做到“智慧種田”。
“建設無人農場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和高效化,達到增產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羅錫文說,目前,我國的無人農場已在傳感器、無人駕駛、精準作業、智能管理等四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他們的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擴大無人農機耕種范圍,同時進一步提升技術,讓農民使用無人農機管理農場如同使用手機一樣簡單。
在技術交流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技委顧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鄭日恒分別作了主旨報告。其中,趙春江以《農業自主系統技術研究與實踐》為題,從人工智能發展、農機應用、農機創新、智慧農業等方面,講解了我國農業自主系統技術研究現狀、發展方向等問題;鄭日恒則以《傾轉涵道風扇電推垂直起降飛行器關鍵技術與應用》為題,闡釋了我國推動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把握低空經濟發展機遇的重要性。
未來,農業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也必然走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路子,而無人農場是智慧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我市將以此次現場會為契機,全面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積極促進“工廠化農業關鍵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實施,推進高水平無人農場建設,努力破解農業生產環節中“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問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