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幫扶,駐鎮幫扶工作隊交出沉甸甸“成績單” “活水”助力產業興 筑巢引鳳活力增
3年來,1700多名各類幫扶干部交出怎樣的“成績單”?7月9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1年以來,我市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部署要求,制定實施方案,組建幫扶團隊,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要素保障,統籌謀劃項目,落實幫扶措施,因地制宜補齊鎮村短板弱項,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駐鎮幫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在去年省“百千萬工程”首考中,河源五縣一區中2個縣獲得“優秀”等次。
駐古竹鎮幫扶工作隊引進多個項目成為當地增收的引擎。
高位推動資源下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做到高位推動、全員發動、層層部署、多方發力,并在人才、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全面支持,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包括財政獎補、稅收優惠、金融撬動、人才引進、土地傾斜等方面,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目前,全市95個鄉鎮共有近500個組團單位幫扶,選派580多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500多名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三支一扶”等專業人才和近700名高校畢業生志愿者駐鎮駐村參與。我市還健全多元投入機制。據統計,省市縣各級財政共安排幫鎮扶村資金70.73億元,發行政府債券44.38億元優先支持鄉村振興,各縣(區)積極撬動金融資源,創新建立“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金”,成功發放貸款87筆8980萬元,獲得央行再貸款資金支持5144萬元。
筑巢引鳳添活力
駐鎮幫扶工作隊深入開展鎮情村況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引進專家團隊,協助鄉鎮完成鎮域鄉村振興規劃,統籌謀劃產業幫扶項目,目前全市鎮域鄉村振興規劃已編制完成。在此基礎上,駐鎮幫扶工作隊積極搭建鎮村經濟發展平臺,三年引入了835家企業到幫扶鄉鎮投資實業,引入資金達31.23億元,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推鎮域經濟飛速發展。
駐東源縣康禾鎮幫扶工作隊多次走訪企業,積極推介康禾“四色”資源優勢,堅定企業在康禾鎮投資信心,促進企業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糧食生態產業基地,投資1.1億元建設生態康養園,大力推動康禾鎮農旅深度融合,打造“生態康養勝地、全域旅游名鎮”。駐連平縣元善鎮幫扶工作隊則主動對接深圳商會協會,引進藍莓種植、稻蛙共生等項目,總投資超1.2億元,有效盤活農村閑置土地,促進農村留守勞動力充分就業,實現聯農帶農。
“活水”助力產業旺
駐鎮幫扶工作隊用好金融“活水”助力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積極探索“整村授信+特色產業”模式,為群眾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累計協助發放涉農貸款約38億元。駐連平縣上坪鎮幫扶工作隊充分發揮金融助理作用,協助發放近1.2億元貸款用于扶持上坪鎮發展特色產業,為2萬多名在家從事鷹嘴桃種植、銷售的群眾解決資金瓶頸,助推上坪鎮高質量發展。
駐鎮幫扶工作隊積極推動“土特產”提質升級,通過強化龍頭企業帶動、補齊產業鏈短板、樹立特色品牌等方式,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切實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駐東源縣柳城鎮幫扶工作隊積極爭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2300萬元,用于建設現代化農業設施和加工生產線,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數字化建設,建成全省最大的智慧農場,培育“東江航天絲苗米”“大地農林油茶”和“柳上美人紅茶”等農業品牌,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打造強村富民“新業態”
駐鎮幫扶工作隊還打造強村富民“新業態”,立足當地農文旅資源稟賦,通過經營民宿、出售農特產品、參與經營及入股分紅等方式,引導農戶從農業生產轉向從事較高附加值的服務業。駐源城區埔前鎮幫扶工作隊積極拓寬民宿發展思路,依托春沐源小鎮、巴伐利亞莊園等旅游景區發展,盤活村民閑置房屋資源,培育了“楊家小院”“田園小筑”“春園民宿”等一批鄉村特色民宿,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為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我市各縣(區)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組建強村公司132家,全市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從2021年的15.6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37.19萬元、增長138%。龍川縣鶴市鎮10個村(社區)合股組建綠美鶴市建設工程實業有限公司,目前已承接8個建設項目,項目金額約900萬元,村均分紅約7萬元,帶動就業1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