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都調研鄉村振興 精準扶貧工作時強調
丁紅都調研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工作時強調
從市場化的角度走出一條具有河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本報訊 記者 鄭婷影 昨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走進源城區、東源縣、江東新區調研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工作,他指出,要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優先戰略、首要任務,科學系統全面地做好鄉村振興規劃,找準產業支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市場化的角度走出一條具有河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調研中,丁紅都指出,鄉村振興是解決河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出路,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想方設法調動市場力量拉動鄉村發展;要堅持以生態為“本”、現代為“魂”,著力構建生態、現代協同發展的新優勢,進一步強化產業幫扶,增強農村內生發展動力,讓農業加快發展、農民增收;要因地制宜,用好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及生態旅游,實現農民增收致富;要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加快建設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走出一條具有河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高圍村位于源城區埔前鎮,該村采用種植馬鈴薯、發展光伏產業等做好產業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丁紅都肯定了該村村容村貌提升、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他要求源城區從城市功能的角度出發,做好埔前五村連片開發建設,高點定位,科學規劃,深挖特色,規劃建設好特色鎮。
江東新區臨江鎮桂林村和勝利村堅持抓統籌、抓協調、抓職責、抓幫扶,精準發力施策,推進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在這里,丁紅都肯定了桂林村互聯網電商平臺,他指出,河源有大量優質農產品,要科學利用互聯網平臺,從打造溯源體系、標準體系、深加工體系等方面下功夫,利用好扶貧單位等資源,探索一條長期可持續的營銷渠道,大力發展河源特色農業、品質農業、效益農業,把“生態河源”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丁紅都指出,這兩個村位于河源未來發展核心區,其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規劃要適當超前,要盡力做到對接城市標準,如條件不成熟時則要預留好與城市標準對接的空間。此外,江東新區要從全局出發,把不同發展階段的鄉村分類規劃,按照市場規律,探索出市場化發展的可操作的振興方法,推動鄉村振興工作。
在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丁紅都參觀了阮嘯仙故居和阮嘯仙紀念館,詳細了解該村發展規劃。他指出,下屯村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綠色優勢,在當前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鄉村生態旅游基地建設的規劃上,要利用好全域旅游概念,在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上做好對接,讓文化走向市場,在市場化過程中提升河源旅游品質,帶動地方發展、農民增收。
東源縣仙塘鎮東方紅村位于大學城片區,地理位置優越,該村鄉村振興工作扎實。丁紅都指出,東方紅村要結合環境、區位優勢,按照城市化的概念找準定位,高起點、高質量規劃好生產生活用地的開發,實現該村向城市化發展。同時,在大發展時期,該村要全面提升基層黨的組織體系建設質量,把掃黑除惡工作做深做實,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片凈土,讓百姓安居樂業。
市領導彭定邦、何廣延等參加活動。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