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真知灼見促發展 同心協力譜新篇
大會發言是政協履行職能、建言獻策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協參政議政水平的直接體現。昨日上午,政協河源市七屆三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6位政協委員就我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民營企業發展、教研隊伍薄弱、打造模具產業鏈、打響“恐龍名片”、做大紅色歷史文化等話題,直面問題,建言獻策。
鄒映池: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今年是我市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開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明確要求每個縣區力爭建設一個以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農業產業興旺的新格局。目前,我市農業產業大部分存在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分散經營模式,專業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善、品牌少競爭力弱、園區規劃滯后、帶動建設動能不足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全力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是加快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的重要抓手。因此,市政協委員鄒映池建議,要精心培育特色產業,抓好園區科學規劃;聚集社會資源力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引入與培養,注入鄉村發展新動能。
何偉國:助力民營企業發展
在我市,民營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擴大稅收、增加就業、提高投資、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有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經濟結構調整、政策不到位、用工難等客觀因素影響,也有創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隊伍素質不強等自身因素。因此,市政協委員何偉國建議,政府部門要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市領導掛鉤聯系民營企業考核制度,推動一系列的優惠和扶持政策落地并有效實施,同時要大力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將降低企業成本的實施情況納入部門、縣區領導班子年度考評體系,列入市政府重點督導項目。
賴曼珍:充實教研隊伍力量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創建工作,而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必須加強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然而,當前我市教研隊伍力量薄弱,教研人員嚴重不足、學科配備不齊,甚至有多個學科長期都沒有教研員,長期無法進行有效的教研和有效的教學指導,嚴重制約了我市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和教育事業的高水平發展,更無法滿足當今教研教改以及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建設的需要。因此,市政協委員賴曼珍建議,市委、市政府要為我市教育充實教研和科研力量,助力河源教育內涵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讓河源教育更加扎實、更加自信地邁向教育現代化目標;市、縣(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會同教育部門統籌整合教育系統編制,合理調配城鄉教師編制。
姚家芳:擦亮“恐龍名片”
我市城市名片是:“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然而,當前我市恐龍化石資源正在不斷遭到破壞。恐龍化石是人類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后果無法想象。可以說,恐龍化石遺跡的保護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此,市政協委員姚家芳建議,要切實加大恐龍化石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力度,嚴格執行國家《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明確劃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及實驗區,并劃出一定面積的保護地帶;對保護區遭受的各類不法行為及時嚴厲制止,清理現有違法建筑,保護恐龍資源不受侵害。同時要合理開發建設恐龍遺跡公園,定期舉辦國際恐龍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研討會,將保護區周邊的區域發展規劃與恐龍資源開發掛鉤,建設恐龍系列文創基地,開發恐龍主題的特色小鎮,“筑巢引鳳”,吸納更多優秀文創人才落戶河源,提升河源文化底蘊。
劉躍:打造模具產業鏈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模具產業鏈的發展,專門出臺了扶持模具產業鏈發展的優惠政策,河源高新區將模具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并出臺了系列支持舉措。但受多因素的制約,模具產業在我市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存在模具企業落地數量少、投產企業配套困難、未投產的模具企業信心不足等。因此,市政協委員劉躍建議統籌模具產業的整體規劃。由于市高新區的土地資源有限,可以考慮由市政府統籌安排集合源城區、江東新區、東源縣蝴蝶嶺工業園區的部分土地資源,落地一批模具企業;政府要協調、引導河源龍記和河源硬質合金產業等模具企業的上游產業企業,與模具產業攜手形成先進制造業產業鏈,推動河源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
葉建勛:挖掘紅色歷史文化
目前,我市已挖掘了阮嘯仙故居、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共244處。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優秀的紅色歷史文化,提升鄉風文明,助推鄉村振興,市政協委員葉建勛建議,利用紅色歷史文化教育陣地提升鄉風文明,助推鄉村振興,利用紅色陣地開展寓教于樂的紅色熏陶。同時加強對紅色歷史文化的保護開發,筑牢提升鄉風文明的教育陣地。打造紅色歷史文化示范點。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大力打造“紅色村”、紅色主題公園、紅色主題場館,逐步形成立體、直觀、生動的紅色教育基地群,重點打造若干個在全省有特色、叫得響的紅色品牌。
本報記者 劉曦 張濤/文 陳仕平 楊志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