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四著力”推動河源高新區快速發展
2016 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市高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日前,記者從市高新區了解到,今年市高新區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強建設、夯基礎,著力引項目、興產業,著力調結構、促轉型,著力轉作風、提效能,推動園區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壯大子信息產業規模
今年,市高新區將堅持“做大增量”與 “做強存量”并舉,圍繞主導產業精準發力,提高招商選資水平,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中興通訊(河源)生產研發培訓基地,今年將把位于深圳基地的全部手機生產項目、與生產高度關聯的研發項目搬遷到河源基地,并在年底投產。對此,今年市高新區將充分發揮中興通訊河源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重點跟進其產業鏈配套項目,集中力量精準招商,壯大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主導產業規模,力爭今年規模以上的電子信息企業增加到35 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實現430 億元。同時,市高新區將密切與深圳市投資商會、平板顯示協會等各大商會、協會合作,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助推高新區“三個50”、“雙百億”工程建設,力爭今年新簽約項目30 個,合同投資100億元。
此外,今年市高新區將全面跟進每家企業從在談、簽約到動工、投產的全過程,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為企業辦理手續打造“綠色通道”,并建立園區重點扶持企業名錄,及時掌握并幫助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助企業穩產達效、增資擴產,力爭2016 年新增上規企業10 家,稅收超千萬企業27家,減產面控制在20%內。
推動20家規上企業技改
去年,市高新區推動了21 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其中年營業收入5 千萬元以上20 家,完成全年20 家規上企業開展技改目標的105%,推動19 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去年全年累計投入技改資金14.01 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2 億元的116.8%。
今年,市高新區將深入落實省、市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企業加快實施“機器換人”和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化車間和信息化工廠,降低企業行政開支和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增強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力爭今年推動20 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13億元。
同時,今年市高新區將充分依托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深化創新平臺與園區企業的協同創新發展關系,力爭今年新培育科技型企業20 家以上,新增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8 家以上;著力推動企業專利申報工作,力爭今年實現專利申報250 件,專利授予130 件;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力爭今年組織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 家以上。
完善對外交通網絡
在產城融合發展上,今年市高新區將加強對園區的規劃建設,在保持園區工業發展主線的同時,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適時啟動對科技大道、興業大道、濱江大道等主干道的提質改造,加強雨污管網建設和管理,推進雨污分流和“水浸街”整治工程建設。同時,加快推進公共汽車首末站的建設工作,完善113 路公交車候車亭建設,加密公交車運營班次;加強與市交通部門的溝通對接,力爭新增連接高新區到火車站的公交線路,并推動加快高新大道跨東江大橋、跨鐵路橋的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高新區對外交通網絡,優化交通環境。
在服務配套上,我市將加快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緊緊抓住省大力實施“強基創優”行動計劃的契機,加快推進“三甲醫院”項目落戶,盡快補齊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短板。完善商業配套設施建設,依托國家高新區的平臺優勢,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力爭今年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園區宜工、宜商、宜居、宜業水平。
本報記者 劉曦 通訊員 陳智聰 劉浪文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