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到2020年河源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
本報訊 記者 謝素嬋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推動我市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日前,我市印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0 年,我市將建立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特色突顯、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即公共文化設施場館全部免費開放;要努力實現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各項指標居于粵東西北靠前位置,形成具有嶺南風格、客家風情、河源特色的現代文化體系。
《方案》提出,到2020 年,市、縣(區)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達到省二級站以上標準,村(社區)基本建成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網點覆蓋行政村,廣播電視實現戶戶通;每萬人室內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少于1200 平方米,服務半徑不低于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人均公共藏書不少于1.2 冊,縣級公共圖書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室)藏書年新增不少于人均0.03 冊,每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含農家書屋)藏書年新增不少于60 種、 200 冊。同時,要實現農村文體協管員行政村全覆蓋,全市文化志愿者注冊人數占常住人口的3%以上。
根據《方案》,我市將實施文化館(站)等級提升工程,實現新建縣級公共圖書館1 間,縣級文化館3 間,升級改造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75 間;提升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水平,實現全市7 個公共圖書館、9 個博物館(紀念館)、7 個文化館、100 個鄉鎮文化站、1421 個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場館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全部免費開放,免收基本服務項目費。同時,市財政還將給予市級“三館” 每年每間50萬元補助。
另外,要豐富公共文化產品,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生產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有特色的文化精品,努力繁榮群眾文化生活,市區每年舉辦“多彩河源·歡樂廣場”36 場以上,各縣區舉辦“開心廣場·百姓舞臺”惠民文化活動100 場以上,每年組織“送戲下鄉”活動100 場以上,實現舉辦品牌文化活動常態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