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鄉愁
鄉愁是什么?鄉愁,就是游子在他鄉思故鄉的惆悵或念想。
念想故鄉的什么呢?——是那濃濃鄉音,還是那裊裊的炊煙;是那母親做的香飯菜,還是父親說的老故事;是那鄉間的小路,還是河里的清流;是那村口的古榕樹,還是院前的老水塘;是那莊重的祠堂祭祀,還是熱鬧的過年鞭炮;是那上學時的兒伴追逐,還是放牛時的田野撒歡……是故,鄉愁就是對故鄉的記憶,對家園的眷念。人呵,這一輩子就靠這么點記憶和眷念,留存些對故鄉、家鄉的懷想了。工作累了,生活乏了,身體病了,人往往就思鄉,一思鄉,鄉愁就潮涌般來了。
很多人離開故鄉出去打拼,時間久了,開始思鄉。回家一看,家鄉記憶不見了,鄉愁丟了,深深的失望之后便不再回來了,于是成了真正的回不來的游子。沒有了鄉愁的游子,就成了無根的他鄉客。
河源客家人,是最幸福的了。在東源蘇家圍、南園、仙坑、下屯、塘心,在和平林寨、新聯、大壩、水背、彰洞、興隆,在紫金桂山、古竹、群豐,在龍川歐江、青云、小三、大長沙、黃嶺,在連平夏田、湖東、茶新……這些古老的客家村落,相對完整地保存了游子的鄉愁記憶——不僅有高墻深深的四角樓、荷葉田田的風水塘、炊煙裊裊的圍龍屋、亭亭玉立的石桅桿,還有甜得醉人的糯米酒、香得醉人的炸油果、鮮得饞人的豬肉湯、嫩得誘人的釀豆腐,以及熱熱鬧鬧的添丁上燈、轟轟烈烈的藍大將軍招兵、萬人空巷的古竹北帝巡游、歡天喜地的中聯村捕魚……當然,最有鄉愁記憶還不在于此?图夜乓睾釉,聚斂了最豐富文化內涵、最顯現精神意義、最觸動靈魂深處的,是那一款款題刻在碑石上的家規族訓,是那一副副彰顯著客家精神的匾額楹聯,是那一句句寫進了家譜的詩詞歌賦。這些客家家訓,記憶著先賢事跡,傳承著家族美好,頌揚著忠孝義和,觀照著良心道德,成為河源客家人最富有精神特質的寶貴財富。
是呵,客家鄉愁最是難忘?图亦l愁因為深深浸染著儒學思想,鑄入人的靈魂深處,顯于人的日常言行,呈現其強大的精神作用,讓人從鄉愁中感應到的不僅是身體的被召喚,還有靈魂的被召喚、精神的被感召。
當下社會,物質高度發達,許多人淪為物的奴隸,或被物所役或為利所驅或被名所惑或為情所困。即使為城市的喧囂所累而回到家鄉故園,但因為眾多的鄉村文化已生態性流失,舊景不在,古風不存,故只能是表象意義的鄉愁記憶的尋找,真正叩擊內心的鄉村傳統文化之美已然失傳,如河源客訓中所呈現的觸動靈魂深處的鄉愁,可謂是永遠的鄉愁了。
假如說,客家傳統盛宴“九大簋”類鄉愁之物,是從美食出發牽引人回望故鄉從而喚發人們的鄉愁,那么,客家家訓類鄉愁之物,則是從道德出發引導人回歸內心從而喚發人們的鄉愁。
文 瑞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