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推行“456”工作法力求后進村變先進
本報訊(記者 張濤)記者昨日從市委實踐辦獲悉,對年初排查出的5 個問題特別突出村和50 個軟弱渙散農村基層黨組織,我市創新推行“456”工作法(選派4 類干部、組建5 支隊伍、落實6 項措施),力求通過整頓使其由后進變為先進,目前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體現在“兩委”干部素質不高、村里遺留問題多、宗族派性導致內斗嚴重、集體經濟薄弱。針對這些問題,我市選派市縣黨政領導、“第一書記”、黨建專職指導員、大學生村官等4 類干部,多層次地強力整頓55 個軟弱渙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同時我市組建了駐村工作隊、整頓工作督導組、群眾路線宣講隊、黨員志愿服務隊、外出鄉賢幫扶隊等5 支隊伍,全方位給55 個軟弱渙散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補鈣”。
此外,我市還采取了6 項措施,完善制度謀劃村級經濟長遠發展。這6 項措施主要是,采取村級組織自我查、黨員群眾幫助查、駐村工作隊參與查等方法,深入查擺村級組織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及時對問題進行分類梳理;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按“一村一策”原則,制定詳細的整頓方案,并登記造冊,建立整頓臺賬;集中培訓55 名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并組織在軟弱渙散村(社區)任職的大學生村官統一到省大學生村官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全面建立并推行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和黨群聯席會議制度,堅決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發展黨員等基本制度,進一步規范村級決策程序,嚴格落實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確保黨建工作規范開展;培育資源開發型、服務創收型、入股分紅型、物業出租型項目,確保每個軟弱渙散村至少有1 個村集體經濟項目,切實增強“造血”功能;確定一批實事項目,實施一批民生工程,通過整頓建設,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社會治安、村居環境、醫療就業、農田水利等熱點難點問題,讓群眾從整頓中受益。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