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專家博士協會成立 打造高端智庫服務河源發展
領導嘉賓為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揭牌。2 日上午,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成立暨一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市會議中心東江廳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副會長、會長,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安華當選為會長。當天下午,還召開了河源發展博士峰會,出席會議的博士及專家學者踴躍發言,為打造我市“廣東綠谷”建言獻策。
本報記者 譚興孚 攝
市領導龔佐林、黃建中、白濤為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揭牌。
市政協主席龔佐林為河源市專家博士服務團授旗。
市委副書記黃建中出席成立儀式并發表講話。
團省委副書記池志雄(右)為廣東博士俱樂部“博士走進基層”河源走訪團授旗。
博士們參觀漢能生產車間。
匯聚專家博士 服務河源發展
——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正式成立
本報訊8 月2 日,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成立,在河源生活工作以及在外工作的河源籍專家博士共72 人從此有了自己的 “家”,有了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據了解,這是全國第一家由地方共青團牽頭組辦的專家博士協會,協會將秉承“凝聚人才、培養精英、擴大交流、共同發展”的理念,打造成“河源發展的智庫,企業創新的助推器,青少年成長的導師,人才交流的平臺”。
市領導龔佐林、黃建中、白濤及團省委副書記池志雄等出席了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成立儀式。
據介紹,專家博士協會的主要“使命”可概括為6 個字:組織、引導、服務。即組織專家博士舉辦博士論壇、博士沙龍及各類專題活動,并引導他們對河源當前發展的重點、熱點進行研究探討,提出更多建設性意見;引導專家博士將其研究成果、智慧運用到河源產業發展中來,服務河源發展,壯大河源經濟。
專家博士協會成立當天,該協會還簽訂了兩項協議,分別是與粵港澳水資源研討會主辦方簽訂的《粵港澳水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合作協議》,和與華南理工大學簽訂的《華南理工大學“兩工程一計劃”成果轉化項目——河源市青少年發展規劃合作協議》,充分體現了該協會服務河源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面。
此外,成立儀式還分別為河源市專家博士服務團、廣東博士俱樂部“博士走進基層”首站(河源)走訪團授旗。協會成立第二天,專家博士走基層隊伍就出征了,協會成員與廣東省博士俱樂部一起走進漢能光伏、霸王花米粉等企業,走進連平河東居檸檬種植合作社,參觀考察,提出意見。據悉,這是該協會成立后的首次走基層活動,也是廣東博士俱樂部“博士走進基層”活動的首站。 [next]
人才是打造廣東綠谷第一資源
黃建中寄語專家博士助力“廣東綠谷”發展
本報訊市委副書記黃建中在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成立儀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黃建中指出,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的成立對全面實施人才戰略有重要意義,他希望每一位專家博士在河源建功立業,為河源的建設出謀獻策,助力“廣東綠谷”發展。
“成立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是河源貫徹‘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凝聚河源精英人才的智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凝聚、培育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載體。”黃建中希望廣大專家博士關注河源發展,了解河源發展趨勢,把脈河源發展規律,為河源市委市政府宏觀決策、科學執政提供咨詢論證。圍繞河源在打造“發展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前河源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深入研究、認真分析,為河源市委、市政府宏觀決策、科學執政提供咨詢論證,突出服務河源發展、帶動學術氛圍、承擔社會責任的特點,使協會成為河源科技創新和先進文化孕育與傳播的新載體,推動河源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端智庫。
最后,黃建中要求有關部門要做好對專家博士的服務工作,使協會成為一個充滿溫暖、朝氣蓬勃、具有青春活力的人才之家;要從大局出發,進一步增強人才意識,為協會開展工作提供方便,成為堅強后盾。
河源青年1家揭牌
打造青少年綜合性服務平臺
本報訊8月2日,由團市委直接領導、青年社會組織自主運營的一個青少年綜合性服務平臺——河源青年1家舉行揭牌儀式,市政協主席龔佐林、市委副書記黃建中、團省委副書記池志雄、新當選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會長的河職院院長劉安華共同為青年1家揭牌。儀式上,廣東省青年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基金贈送經費10萬元。
河源青年1家是河源青年的社團中心和青年之家,設立有河源志愿服務中心、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和河源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其中,河源志愿服務中心吸引了20多家公益社會組織和志愿團隊加入,將為全民開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三關愛”服務;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將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培訓、見習、職介、創業支持、政策咨詢”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免費為大中專畢業生進行 SYB培訓、創業項目篩選整理、提供創業孵化場所,幫助青年爭取創業資金支持;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將引導各領域的高級人才,在社會發展、科技創新、青少年成長、人才交流四個方面提供服務;河源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則通過專家講壇、作品秀、文化交流、精英故事的形式,為各青年社會組織提供幫助。
接下來,青年1家將在團市委的領導下,凝聚各界青年,支持青年自主發展,引導河源高端人才發揮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凝聚青年的獨特作用,為打造“廣東綠谷”,建設幸福河源奉獻青春力量。
兩項目呱呱落地
助推水資源開發關愛青少年成長
本報訊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籌備期間,以項目落地為目標,通過前期的多方努力,不斷與廣東博士俱樂部、華南理工大學進行對接,雙方就兩個項目達成了共識,并于成立儀式當天舉行協議簽約儀式。
河源市水資源豐富,優勢凸顯,市委市政府正大力發展水資源產業,規劃建設水產業園,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此,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主動出擊,通過前期努力協調,順利簽下第一個項目 ——《粵港澳水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合作協議》。據了解,9月底,該協會將與廣東博士俱樂部聯合舉辦粵港澳水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屆時,廣東博士俱樂部將邀請國內外水資源專家到河源,對河源的水資源進行現場考察和技術研究,為河源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言獻策。可以預見,舉辦這次研討會,將成為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基點。
第二個項目是《華南理工大學 “兩工程一計劃”成果轉化項目—— 制定河源市青少年發展規劃合作協議》,據了解,“兩工程一計劃”即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工作創先爭優“ 標桿工程”、學風建設“卓越工程”、“百步梯攀登計劃”,據了解,這一項目在過去6年來,在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培養過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效,已然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青少年培養體系。接下來,團市委將以這一科學成果為指導,開展河源市青少年發展規劃,促進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展成長。 [next]
博士峰會為廣東綠谷獻策
本報訊為河源發展建言獻策,是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的重要使命。2日下午,該協會舉辦河源發展博士峰會,30多位專家學者及市直各單位代表踴躍發言,根據自己的不同專業特長,獻策“廣東綠谷”發展。下面列舉其中4位專家博士的提議。
張振剛(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引進國際化職業技術學院
“在河源,能有這樣一個現代化、發展全面的大學城,真不容易。”張振剛說,大學城里的中專大專院校辦得很好,河職院、技工學校、理工學校專業全面,有自己的特色,從這里,可以看出河源的職業技術教育方面的優勢,更體現了河源對于教育的重視。針對這一優勢,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他為河源打造特色職業技術學校提出一個想法——引進國際化職業技術學院。他說,現在不少國際化學院都在全國各地尋找分校地址,河源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優勢。通過引進中外合作職業院校,可以為河源教育增添新的風采,還可以吸引國際企業,為河源的發展添磚加瓦。
何唯平(深圳市海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打造最佳負離子森林公園
發展之谷”、“生態之谷”和“幸福之谷” 是“廣東綠谷”的內涵,“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發展生態之谷的首要任務。”經過前期的調研,何唯平發現河源有種植桉樹的歷史,他說,桉樹是“抽水機”,是“抽肥機”,是“霸王樹”,對土壤、水、空氣都有極大危害,他認為,應該加大力度杜絕桉樹的栽種。
“河源基礎好,只要下功夫、大力度,完全可以保護好環境。”根據河源的實際,何唯平建議打造最佳負離子森林公園,讓這個“天然氧吧”的名字叫得更響。此外,為響應綠色環保理念,何唯平提議借鑒北歐國家的做法,在河源建立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以突出綠色、循環、低碳、健康發展的“生態之谷”。
李素華(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總工程師室負責人,教授級工程師)
優化城市建設規劃
“綠谷”不僅體現在青山綠水的環境美,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更體現在綠色城市的建設規劃。河源的環境美,已經是全省乃至全國都有所聞;而對于可持續能源的利用,也做得可圈可點,不過,經過河源市區一日游后,李素華覺得,河源的城市規劃可以更優化,更科學。她認為河源新老城區規劃上應該有不同側重。她舉了個例子,老城主要住的是老年人,要從醫院、養老等方面進行完善,注重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新市區則以工作、讀書為重點,要以發展娛樂和教育產業為主,打造成現代城市文明和綠色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新市區。
湯清(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做好產業規劃完善產業鏈
河源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佗城、萬綠湖、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等人文自然景觀。湯清指出,目前對這些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單個式的,應該將旅游資源串連起來,成為一個產業鏈,這樣,才能把游客留下來,并留得久。
吃喝玩樂,吃是第一位。湯清說,要讓游客留得久,“吃”是一個好辦法,讓游客“吃得好”更是刺激消費的良策。利用河源優美的生態,可以飼養綠色家禽,此外,獼猴桃、香菇、火蒜、礦泉水飲料、牛肉干、柿餅、牛筋糕、春甜桔等河源有名的土特產也要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效應,讓游客一次性滿足,還可以 “吃不了兜著走”。
規定10分鐘發言都超時
“給我5 分鐘,我還有話說。”8 月2 日下午5 點,眼看著河源發展博士峰會已經結束,還沒有發言的羅士俐博士著急了,悄悄給主持人遞了一張紙條,要求再給他5 分鐘。記者在峰會現場看到,會場氣氛活躍,專家博士發言踴躍,本來規定10 分鐘的發言時間,幾乎每個發言人都超時了。
記者觀察到,第一個發言的何唯平博士準備的發言材料多達幾十頁,而且,最后幾頁,都是手寫的材料。王飛博士也想在這場別開生面的峰會做發言的主角,他在第二輪發言開始舉手,由于同時有兩位女博士舉手,紳士風度的他表示“女士優先”。
由于時間有限,并不是所有專家博士都有發言的機會。最后,主持人不得不委婉提醒,“更多的建議,會上說不完的,可以以書面的方式提交上來。”
向河源“表白”我愿意奉獻
為河源發展奉獻青春,奉獻力量,奉獻智慧,是河源市專家博士協會的一大使命。記者分別采訪了一位在河源生活工作的博士,以及在外工作的河源籍專家博士,他們異口同聲向河源“表白”道:我愿意奉獻!
來自湖北的胡曉晶博士,已經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工作了6 年,她認為專家博士協會的成立,是重視人才的一種體現,“讓我們有話說,有事干,特別是讓像我這樣的新客家人更有歸屬感,堅定為河源奉獻的信念。”
1968 年出生的曾曉輝現在已定居香港,雖然多年在外,但他一開口講話,我們還是能從其中聽出河源龍川人的“味兒”。他告訴記者,協會會員中有很多像他一樣雖然離開家鄉,但一直關注家鄉發展的專家博士,“鄉音某種程度上是身份的證明,一開口,對方就知道你來自哪里,鄉音還在,關注家鄉是我們這些在外地的河源人應該做的事。”
本版組稿:記者 鄭婷影 譚興孚 見習記者 劉秋香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