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探索退役軍人應急救助新舉措 累計救助金額達302萬元
紫金縣作為革命老區,有著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在探索退役軍人應急救助工作中,紫金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不斷深化“網格排查+幫辦代辦+資源鏈接+跟蹤問效”的工作模式,努力把應急救助項目打造成“雪中送炭”的民心工程。通過有速度、有精度、更有溫度的救助服務,切實為遭遇“急難愁盼”的退役軍人及其優撫對象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成功申請省應急救助人數130人,累計救助金額達302萬元。
織密精準救助網格
據了解,針對山區面積廣、退役軍人居住偏遠分散的特點,紫金縣充分發揮縣、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的核心作用,依托常態化聯系走訪制度,組織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村(社區)干部定期深入基層,特別是對高齡、獨居、殘疾、生活困難等重點對象進行摸排走訪,第一時間掌握轄區內退役軍人家庭遭遇突發變故、重大疾病、意外災害或自然災害等情況,確保早知曉、早報告、早介入,避免因信息閉塞或交通不便延誤救助時機。
同時,紫金縣還建立應急救助與常態化幫扶銜接機制。對接受省級應急救助后生活仍存在困難的退役軍人,及時將其納入常態化聯系幫扶對象。根據其實際困難,主動協調鏈接人社(就業扶持)、醫保、住建(住房保障)、教育(子女助學)、民政(低保、特困供養)等部門的政策資源,形成“應急救助解燃眉,長效幫扶固根基”的工作閉環。
“一對一”精準服務
紫金縣明確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服務窗口為接收應急救助申請提供綠色通道。在窗口顯著位置公示省級應急救助政策要點、申請流程。對行動不便、地處偏遠或情況緊急的服務對象,推行“上門服務”精準識別“28類”救助對象,由鎮、村服務站工作人員主動上門了解情況,收集材料,全程代辦申請手續,有效解決行動不便、地處偏遠帶來的申請困難。對于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特別是年老體弱、文化程度不高或不熟悉流程的服務對象,鎮站人員提供“一對一”服務。從協助填寫申請表、整理證明材料,到聯系上級部門、入戶核查、跟蹤辦理進度,提供全流程、無縫隙的代辦服務。
2024年,南嶺鎮一退役軍人鐘某家庭生活遇到困難,鎮、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獲悉后,啟動應急救助程序,主動上門詳細解釋政策,協助收集整理病歷、費用單據等繁雜的申請材料,并全程代辦了所有申請手續。最終,為他家申請到省級應急救助資金29771.01元,有效緩解了全家經濟壓力。2024年5月,蘇區鎮赤溪村一退役軍人黃某家庭陷入困境。蘇區鎮退役軍人服務站主動介入,啟動救助程序。鑒于該對象行動不便、家人忙于照料且對申請流程不熟悉,服務站工作人員通過提供“一對一”全程代辦服務。從協助整理詳實的醫療診斷證明、費用清單等關鍵材料,到填寫復雜的申請表,再到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均由工作人員高效完成。最終,為該對象申請到省級應急救助資金64390.50元。
除退役軍人外,紫金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這一高效的響應機制和資源整合能力也惠及了現役軍人家庭。2021年5月,該局接到某部隊緊急來電,得知該部女戰士陳某家庭陷入困境懇請地方給予幫扶。該局第一時間成立應急處置小組,派專人專班核實其家庭困難情況,開展多項幫扶措施,并啟動省級應急救助申請程序,指導協助其家庭準備材料,申請并撥付應急救助資金22064.54元。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通訊員 許淑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