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河源|我省公布2025年度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 龍川縣楓樹壩水庫成功入選
本報訊 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鄭廣敏 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25年度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龍川縣楓樹壩水庫成功入選,充分展現了我市在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方面的顯著成效。
楓樹壩水庫,又名青龍湖,位于東江上游的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龍川縣中部偏北,是廣東省第二大人工湖,具有防洪、發電、供水、灌溉等多種功能。其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Ⅱ類標準,是嶺南地區的主要水源之一,供水范圍覆蓋東江下游粵港澳大灣區,為近5000萬人口的飲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為抓好楓樹壩水庫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龍川縣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管理、水文化、水經濟等領域系統建設,著力筑牢以楓樹壩水庫為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污染源治理方面,龍川縣實施楓樹壩庫區漂浮物打撈及攔漂項目,開展庫區網箱養殖和畜禽養殖業專項整治及餐飲船關閉拆除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推進庫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實現流域8個鄉鎮全覆蓋、126個自然村生活污水全收集處理,實現“河暢水清”。
通過系統治理,如今的楓樹壩水庫碧波蕩漾,環境優美,時有小鳥掠過水面,為這片靜謐增添了幾分生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象。據河源市生態環境局龍川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治理后的楓樹壩水庫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Ⅰ~Ⅱ類,2024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AQI)為2.10,在全省、全市名列前茅。得益于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的協同互濟,保護區內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呈平穩發展趨勢,與2015年歷史數據相比,保護區物種豐富度有所提升,新增植物111種、兩棲類5種、爬行類7種、鳥類61種、獸類2種。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實踐,在保障近5000萬人口飲水安全的同時,也為龍川縣鋪就了一條堅實的綠色發展之路。這些實踐成功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