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水平 服務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訪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曹新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為市自然資源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9日,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曹新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自然資源系統將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持續深入學習報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全面履行“兩統一”職責,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的工作部署,聚焦自然資源主責主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我市自然資源領域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
市自然資源局不斷筑牢地災防護的“銅墻鐵壁”
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見效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我們第一時間召開局黨組學習會,舉辦領導干部集中學習研討班,積極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引領作用,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確保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到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每一名黨員干部。”曹新華表示,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市自然資源局專門制定了自然資源系統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方案,通過舉辦支部學習會、學習研討會、“三會一課”、集中輪訓等方式,推進學習宣傳活動進支部、進窗口、進事業單位,確保學習宣傳全方位、多形式、全履蓋,讓黨員干部能深刻理解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
在學習的過程中,全市自然資源部門還堅持帶著使命學,立足工作實際,聚焦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耕地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開展自然資源大調研,找準問題根源,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舉措,切實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實踐,將所學所悟所感轉化為推進自然資源發展的思想定力、精神動力、行動能力,推動新時代新征程自然資源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以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 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雖已入冬,但河源大地上干事創業的熱情與勁頭仍舊迅猛,各個項目建設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蓬勃發展的背后,彰顯了我市自然資源部門的職責與使命。
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的穩健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今年來,市自然資源局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思維,突出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作用,積極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大力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盤活園區存量產業用地9259畝,推動市水產業園(二期)項目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和190多個產業項目投資建設。同時,通過強化城市規劃引領,為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提供用地空間,保障重大產業平臺、產業園區、重要基礎設施“落圖落地”,打造高質量發展空間新格局。
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要求,市自然資源局將聚焦自然資源主責主業,進一步強化自然資源精準配置,服務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們將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用好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不斷優化提升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籌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布局建設。”曹新華說,將繼續做好重大項目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強化產業用地保障,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確保重大項目應開盡開、能開全開,保護好工業用地,不斷完善產業用地精準高效分類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建設項目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同時,市自然資源局將繼續深入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到明年6月完成第二年度目標任務4200畝,進一步提升我市產業園區用地效率,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為我市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 推進自然資源惠民利民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現新增完工墾造面積4642畝,新增立項墾造面積5322畝,新增水田指標1940畝。在民生福祉方面,大力推進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持續深化不動產登記能力和作風建設“雙提升”,目前已實現高頻登記事項1-2天辦結,有效縮短了群眾辦事時限。
黨的二十大對耕地保護、增進民生福祉等重點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曹新華表示,接下來,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將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耕地保護和民生福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繼續提升自然資源保護水平,持續推進自然資源惠民利民。在耕地保護方面,將認真落實耕地保護“雙管控”“雙平衡”要求,強化自然資源領域執法監督,全面完成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等重點任務,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嚴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為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推進自然資源惠民利民,接下來,市自然資源局還將謀劃開展新一輪地質災害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加強群測群防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預警精度,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推動更多的不動產登記事項實現“零跑動”,讓服務更加便民利民。同時,將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用地保障政策落地落實,深入推進村莊規劃,全面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指導用好用活用足拆舊復墾、墾造水田、點狀供地、設施農用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等政策,為鄉村振興發展夯實自然資源基礎。
本報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駱菲茵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