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實干 奮勇爭先 推動一產接二連三 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和平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訪和平縣委書記鄧卓文
眼下正值粵北油茶采摘期,和平縣林寨鎮石江村油茶基地里,成片的油茶樹枝頭碩果累累,村民穿梭在綠樹叢中忙著采摘,粒粒飽滿的油茶果映著村民的笑臉,讓人感到格外幸福。目前,和平全縣油茶種植面積超30萬畝,其中新種油茶面積8萬余畝,油茶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油茶種植經營主體11家,發展專業合作社427家。去年全縣油茶產值達7.76億元。
“小特產”已成“大產業”。這是和平縣加快建設“六個萬畝”(即萬畝獼猴桃種植基地、萬畝優質稻種植區、萬畝百香果種植基地、萬畝油茶種植基地、萬畝茶葉種植基地、萬畝黃豆種植基地)農業種植基地的生動縮影。11月18日,和平縣委書記鄧卓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和平縣圍繞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工作重點,大力推進“三個六”(加快建設“六個萬畝”農業種植基地、聚力打造“六個十億級”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六大服務業”)產業建設,打造了一批優勢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鄧卓文表示,和平縣將自覺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和確定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工作重點和市委賦予和平堅持“穩”字當頭、實現又穩又好發展、推動“產城融合”“城園互動”的使命任務,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進“產業興縣”行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一產接二連三,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和平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和平縣城美麗風貌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陳鴻輝 攝
興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藍天為幕,大地作席,幾張板凳,圍坐一圈,黨課開講……日前,東水鎮增坑畬族村昔日東江縱隊活動據點“光遠第”老屋前,村黨員就“光遠第”的改造修繕展開討論。近一個月來,該村多次組織黨員,以會議室、紅色遺跡、茶園、田間地頭為“課室”,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并結合本村產業發展,以篤行實干的勁頭推動增坑村發展,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鄧卓文說,全縣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通過多載體、多領域、多層次、立體式的宣傳方式,引導和推動全縣上下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真抓實干、奮勇爭先,努力把大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逐項轉化為和平的具體舉措,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和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平縣已組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縣委宣講團,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深入基層進行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
“六個萬畝”做強生態農業品牌
與石江村油茶基地一樣,地處大壩鎮水背村的百香果種植基地也是一派喜人景象,大片大片綠意映入眼簾,待采摘的百香果猶如小燈籠綴滿藤蔓,惹人愛憐。近年來,作為承載和平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和平片區)建設扎實推進,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持續擴大,產業競爭力和綜合效應大幅提升。
引領推動,重在專業化。鄧卓文說,和平縣搶抓燈塔盆地農高區開發建設機遇,充分發揮獼猴桃、腐竹、絲苗米、油茶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示范帶動作用,統籌中央和省級涉農資金,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積極引進現有農業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關聯的優質企業,做大做強和平特色優勢生態農業品牌。同時因地制宜建設獼猴桃、百香果、優質稻、茶葉、油茶、黃豆等“六個萬畝”農業種植基地,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效益化和專業化發展,加快形成以六大特色農業種植基地為支撐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格局,努力將和平縣打造成為“雙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油瓶子”。目前,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5.5萬畝,優質稻種植面積24.5萬畝、茶葉種植面積2.1萬畝、百香果種植面積3.3萬畝、油茶種植面積30余萬畝、黃豆種植面積1.16萬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和平是廣東省商品糧基地縣、全省商品糧大縣,是粵北生態區優質水稻主要產區。鄧卓文說,和平縣高度重視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土地流轉、代耕等方式“喚醒”土地,扎緊“糧袋子”,讓糧田“務正業”,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牢牢守好糧食安全底線。和平以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為契機,推進農田整治提升行動,突出抓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加大對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激發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多措并舉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接復耕地、撂荒地、新增耕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并積極建設擴大絲苗米種植基地面積,打造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和平新樣板,筑牢“粵北糧倉”根基。
“六個十億級”奏響工業“最強音”
粵深鋼二期征地拆遷加快推進,聰明人集團、黎水食品、明泉健康科技等食品飲料企業持續壯大,省級腐竹現代農業產業園將于本月底投產,和平藥業整體搬遷即將完成……初冬的和平,掀起了陣陣發展熱潮。地處和平貝墩鎮的廣東潤澤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是一派熱氣騰騰,工人們正在用筷子挑出豆漿表皮晾在竹竿上,每晾一格就是一塊腐竹。
和平縣堅持工業立縣,推動產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發展水平持續攀升。鄧卓文說,和平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力爭今年推動鋼鐵、腐竹、食品飲料、新材料、生物制藥、可穿戴飾品等六大產業總產值達60億元以上,全力為市打造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作出和平貢獻。和平縣大力推動產業園區擴園,盤活閑置低效用地,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扎實有序推動大壩產業集聚區、長豐環保、瑞祥科技和鑫盛科技等項目建設,科學規范金龍礦業等礦產企業開采加工,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有效提高新材料產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好電鍍車間的獨特作用,全力打造全鏈條鐘表制造業,“可穿戴飾品產業園”加快謀劃建設。
“六大服務業”促進“產城人”融合
工業強、農業穩、商業活,是彰顯經濟活力的顯著標志。鄧卓文說,和平縣通過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業、商貿流通業、倉儲物流業、農機服務業、電子商務、數字經濟等“六大服務業”,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產城人”深度融合,讓和平這座古老的縣城充滿活力。
和平縣提出,將著力發展文化旅游業,用好陽明文化和溫泉資源,推動榮佳國韻溫泉度假村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進一步擦亮“陽明古郡”“溫泉之都”文旅名片,謀劃建設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將和平打造成為“雙區”綠色康養重要目的地;著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推動骨干商圈及商業街改造升級,印象新天地商貿綜合體預計年后建成運營;著力發展倉儲物流業,用好贛深高鐵、京九鐵路、粵贛高速等交通優勢,加快推進廣東供銷天業(和平)冷鏈物流產業園項目規劃建設,加快打造粵贛現代物流重要集散地;著力發展農機服務業,依托農機學校,建立健全農機購置和作業補貼政策,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農機服務能力,打造具有和平特色的農機服務業;著力發展電子商務,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帶動,積極創新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配送、直營直銷、直播帶貨等經營方式,推動工業產品、農特產品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著力發展數字經濟,依托5G智慧園區建設,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高效融合。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陳鴻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