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經濟發展參謀助手全力推動河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訪市發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海航
黨的二十大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11月15日,市發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海航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全市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市發展改革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河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結合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工作部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于行動、見之于成效,全力推動河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落戶我市水產業園的今麥郎企業生產車間
學思并重入腦入心
謝海航說,市發展改革局將聚焦“五個牢牢把握”,不斷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引導全體發改黨員干部以學促干、以干踐行,自覺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將精心組織專題培訓、廣泛開展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宣講,結合實際謀劃具體落實舉措和行動方案,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拓寬干部職工學習渠道,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發改系統宣傳好、闡釋好、實踐好、發揚好。
接下來,市發展改革局將把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以及培育“五大產業”、實施“七大行動”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加強經濟運行調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狠抓促投資工作、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全面加強隊伍建設,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不斷彰顯發改新作為。
超常規力度夯實產業之基
今年以來,市發展改革局堅持以實體經濟為突破口,以“五大產業”為導向,牢固樹立“抓經濟發展必須抓項目”意識,持續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配套服務,推動河源市水產業園、長深高速擴建工程、固達數控裝備等51個計劃新開工項目開工建設,龍尋高速、東瑞農牧、喬豐科技等55個在建重大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今年1-10月,190個省市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240.7億元,約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46%,其中90個產業類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96.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2%,重點項目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關鍵性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謝海航表示,接下來,市發展改革局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產業興市”行動、加快培育“五大產業”的部署要求,全力抓項目、擴投資,切實延續好產業投資占比不斷擴大的良好趨勢,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資金爭取方面,研究吃透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資金支持政策,主動出擊,最大力度爭取資金支持。平臺建設方面,搶抓省統籌推動珠三角產業有序梯度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機遇,會同有關部門和縣區謀劃建設我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深河產業共建示范區和“飛地”園區,努力打造一批高質量產業發展平臺。項目謀劃建設方面,發揮重點項目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常態化推進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推動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提速增效,不斷擴大產業投資、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環境優化方面,以國家推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契機,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審批制度改革,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和動力。
推動河源經濟提質增效
謝海航說,市發展改革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立足河源作為生態發展區的實際,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河源模式”,努力變生態要素為生產要素、生態價值為經濟價值、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全力推動河源經濟提質增效。
謝海航表示,市發展改革局將用足用好國家、省關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各類政策,全力推動河源“融灣”“融深”發展,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營商環境改革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致力打造企業辦事無憂、政府無事不擾的良好營商環境,全面增強我市經濟的內生動能;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在全力以赴推動經濟穩增長的同時,加快一批能源、糧食項目建設,確保我市能源、糧食安全穩定供應。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