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周邊千戶村民致富奔康——記東源縣船塘鎮中共黨員張俊超的奔康故事
近日,河源市2021年“送科技下鄉”水晶梨春夏季管理技術培訓班在東源縣船塘鎮三河村的鮮綠態農場舉辦,鮮綠態農場合作社負責人張俊超為農戶講授水晶梨的種植營銷等知識。
這是張俊超以農技培訓帶動農戶發展,與周邊村民同心奔小康的舉措之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年來,80后張俊超發揮接觸新鮮事物較多、知識面較廣的優勢,對農場的運營管理、品牌建設、電商銷售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走出一條“基地+品牌、線上+線下”的發展新路徑。目前農場共有社員136戶,板栗種植面積2100多畝,創建500畝板栗示范基地、100畝水晶梨基地、30畝苗圃基地,帶動周邊1000多戶群眾致富奔康。
張俊超
最美家庭堅守農場20多年
據了解,1997年,張俊超父親張偉亮、母親何麗琴為了陪伴子女成長,放棄東莞的餐館回鄉創立麗亮果園,那就是鮮綠態農場的前身。張偉亮夫婦返鄉創業之初,經歷了諸多選種失敗,經過10多年摸索,鮮綠態農場才最終選定以板栗和水晶梨作為主打農產品。
2014年,由于常年勞作加之年歲增加,張偉亮夫婦相繼生病,農場無人管理運營。當時還在深圳電信擔任業務經理的張俊超辭去工作,接起父母的“接力棒”,回到老家也做起了農民。他弟弟大學畢業后也選擇回來幫忙,自此,一個由家庭成員組成的創業團隊逐漸形成。“我父母負責農場的生產管理,我和弟弟負責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文案策劃、電商直播等。”張俊超說,他們希望通過自己所學幫助家里乃至村民用更科學的方法脫貧致富。返鄉不久,張俊超著手農場的品牌建設、商標注冊、成立企業、申請專利、產品綠色認證、產品包裝重新設計等工作,他還利用大學所學的知識,把父母的種養事業也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父母為了陪伴子女返鄉,子女為了照顧父母也返鄉”,在這戶廣東省十大最美家庭和全國最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鮮綠態農場和合作社事業蒸蒸日上,走上了“基地+品牌”的發展道路,先后獲得“河源市菜籃子基地”“河源市農村創業青年示范基地”“廣東省巾幗示范基地”“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等榮譽稱號。目前,已承接《東源縣2014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建設“一鎮一品”500畝板栗示范基地建設專項資金項目》《2018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項目》《東源板栗現代農業產業園板栗苗圃繁育基地項目》等。張俊超也相繼獲得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東源縣新時代農民等榮譽稱號。
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發展
“農民耕種土地少、分散廣、缺少種植技術經驗和欠缺市場銷售能力,很難進行有效的宣傳和銷售。”張俊超說:“我們將社員手中的小資源整合起來,變成可以銜接市場的合作平臺,統一管理,提高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在自己致富的過程中,張俊超注重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為農戶們提供果苗、肥料。此外,從返鄉創業至今,張俊超參加過上百場政府部門組織的農技培訓課,在全面提升個人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的同時,他每年都會舉辦4-5期60-80人的培訓班,將最新的政策分享給社員和創業者,提高他們的種植管理技術和市場營銷能力。同村村民張金青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承包了幾十畝的板栗,在銷售方面也不用自己操心。“合作社帶領客戶過來,我們的板栗不用出街也好賣,我每年都能掙兩萬多元。”
近年來,農村電商的興起為農業發展和農產品銷售帶來新機遇,張俊超趁勢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玩起了直播,他給自己取了一個直播頭銜——新農人梨子哥。他用一部手機、一個手持云臺,向網友推介自家產品。同時結合線下線上銷售,多渠道拓展銷售市場,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為社員提供強有力的推廣,培養電商團隊打造微信小程序商城,讓社員有自己的網店,并邀請電商合伙人為社員提升電商知識。
“近年來,黨和國家在鄉村振興、農業發展等方面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政策方針,讓農業成為了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了有吸引力的職業,也讓我們這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真切感覺到有夢可做、有背可依。”多年的農村創業經驗,讓張俊超有感而發,接下來,張俊超計劃將農場往鄉旅文創方向發展,融合第一二三產業,自主實驗研發板栗酵素、板栗黃酒等產品,籌建現代農業科普景觀長廊和餐飲民宿,將板栗園轉化成更好玩、更有趣的現代產業園。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