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小崗村大包干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序幕 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40多年前,發軔于小崗村的大包干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紀念館內的一尊雕塑,再現了當年的一幕:一間破舊茅草屋內,18戶村民聚在一起,他們有的眉頭緊鎖,有的沉著冷靜,在一張事先擬好的契約上按下紅手印。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在小崗村大包干等農業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從大包干紀念館到簽下契約的18名大包干帶頭人,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農村改革歷程。

          包產到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

          “當年的小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鍋里沒有糧……”大包干紀念館講解員的一段講述,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上世紀70年代末。

          小崗村的貧困,是當時中國的縮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總的看來,我國農業近20年來的發展速度不快,它同人民的需要和四個現代化的需要之間存在著極其尖銳的矛盾。”“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不利于調動農民積極性,所以當時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都比較緩慢。

          窮則思變。可出路在哪?1978年12月的一個冬夜,小崗村人憑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毅然做出決定——“包干到戶”。

          大包干紀念館里展出的那份放大版契約,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

          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至今還記得:“契約簽訂當晚,生產隊的土地、耕牛、農具,都按人頭分到了各家各戶。再往后,每天天不亮,家家戶戶就下地干活了,不用操一戶的心。”

          生產關系一經理順,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至1970年產量的總和,一舉結束20多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

          一些地方先行先試。安徽省從1979年1月起,在較早實行生產責任制的鳳陽縣、肥西縣,允許生產隊打破土地管理使用上的“禁區”,實行“分地到組,以產計工”的責任制。有些生產隊則繼續進行包產到戶或包干到戶(簡稱“雙包”)責任制的試驗。

          改革喚醒沉睡的土地。在最早實行“雙包”生產責任制的鳳陽縣,1980年糧食總產量比歷史最高水平的1979年又增長14.2%,許多生產隊和農戶實現了“一季翻身”“一年翻身”。

          順應時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開

          人民是改革的創造者,黨是人民的領路人。

          小崗村的大包干,在當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對于農村出現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責任制形式,很多人心存疑慮。

          “關鍵時刻,離不開黨的指引,黨中央和咱農民連著心呢!”關友江感慨。

          在小崗村村民文化廣場上,一尊攤開的《鄧小平文選》雕塑上刻著這樣一句話:“‘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黨的政策順應時代發展,尊重人民首創精神。1982年1月1日,黨中央以一號文件的形式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其中明確指出,“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包干到戶、到組,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之后的1983年、1984年,黨中央又連續下發一號文件,肯定了包干到戶和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此,這一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在全國推行開來。

          小崗村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在中央政策支持和推動下,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隊由1980年占全國生產隊的50%,迅速上升到1982年6月的86.7%。到1984年底,全國569萬個生產隊中99%以上都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段應碧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弊病,糾正了管理過分集中、經營方式過分單一等缺點,做到了有統有分、統分結合,既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發揮農民家庭經營的積極性。

          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后,迅速扭轉了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從1979年至1984年,全國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達3%;1984年,全國人均糧食擁有量達到393公斤,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廣大農民利用剩余勞動力和資金發展多種經營,涌現出一大批專業戶、重點戶。我國農村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生產轉變。

          深化改革,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充滿活力

          改革大潮奔騰不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通過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有機結合,我國農村經營體制實現了根本性轉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確立,并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

          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1993年,針對農村土地第一輪承包陸續到期情況,中央及時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長30年不變”的政策;

          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

          “不改革難發展,大改革大發展。”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感嘆:“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確權頒證的‘紅本本’,再到集體股份合作的‘分紅利’,小崗村的實踐證明,承包關系越穩定,農民發展生產的信心就越堅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生命力就越強!”

          走過千山萬水,仍要跋山涉水。農村改革再出發,億萬農民正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

          據人民日報






          上一篇:經濟特區: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
          下一篇:獻禮建黨100周年 紫金花朝戲《血田英魂》擬6月底首演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手机看片一区二区| 在线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无需安装|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免费a级毛片网站|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老师那里好大又粗h男男|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明星女友开挂吧电视剧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啦啦啦手机在线中文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中国老师69xxxx高清hd| 韩国特黄特色a大片免费| 漂亮诱人的女邻居| 新婚熄与翁公试婚小说|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午夜在线观看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洲大片无需服务器|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www官网| 精品国产柚木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 久久久夜间小视频| 高级别墅贵妇交换俱乐部小说|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性放荡日记高h| 国产免费丝袜调教视频| 亚洲人xxx日本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