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茶香滿山崗 雞唱聲聲“動”四方 和平縣陽明鎮梅徑村以產業發展促鄉村振興
作為省定貧困村,和平縣陽明鎮梅徑村由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街道辦和福田區國庫支付中心掛鉤幫扶。自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以鄉村振興聚力全面發展,基層黨組織治理有創新、有成效,精準扶貧工作有特色、有亮點,脫貧攻堅成果日益豐碩,村里處處換新顏、村莊干凈整潔,新農村美好藍圖漸漸繪就。
地處青山綠水間的黨群服務中心。
駐村干部查看茶葉炒制情況。
梅徑村處處是美景。
日前,和平縣委宣傳部在《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調研報告——對和平縣陽明鎮梅徑村調研紀實》中肯定了梅徑村“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聚力全面發展”的主要做法,認為該村通過對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改造,發揮微黨校的功能,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推進村民自治建設,成立各類理事會,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起到中堅作用。同時通過這幾年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村莊環境不斷優化,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梅徑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是和平縣為數不多的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建設示范村。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電影《鄉見未晚》在梅徑村拍攝。
產業要扶到“點”上。梅徑村素有種茶的傳統,種植的“糧溪綠茶”也是和平縣傳統名茶之一。駐村扶貧工作隊順勢而為,整合資源,與村委一起發力,在2017年底,建起了70畝“糧溪綠茶”基地。與此同時,還發動村民包括貧困戶積極種植,目前全村茶葉種植面積超過400畝。該村還利用老村委會舊址,投入資金11萬元,購買了4臺制茶機等設備,辦起了一個茶葉加工廠,農民種茶收入大大提高。為建立穩定長效的產業,該村以村集體名義投資建設,整合租用本村村民土地16畝20年,開發建設了4棟(梅徑村兩棟,其他兩個省定貧困村各1棟)高效生態養殖場項目,總投資400多萬元,采用“企業+村集體+優秀養殖者”的承包經營模式,梅徑村出資建設的兩棟雞舍,可為村集體增加16-20萬元收入。該村還建設了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法治廣場,成為全市首個鄉村法治主題公園。
如今的梅徑,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產業興旺;村民安居樂業,幸福感和獲得感逐年提升。2018年2月被評為省衛生村,2018年4月被評為河源市文明村,2019年8月被評為河源先進基層黨組織。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369元,貧困戶人均年收入11894元,村和所有的貧困戶退出指標均已達標,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都可全部退出。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袁定央 張國洪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