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上萬人次參與災后復產重建工作 眾志成城重建美麗家園
本報訊 記者 楊容 特約記者 黃赟 數千名黨員干部沖在防汛救災第一線,上萬人次在救災復產重建現場揮汗如雨……連日來,源城區動員廣大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積極開展災后復產重建工作,眾志成城重建美麗家園。
6月9日至13日,源城區遭遇長時間強降雨,導致東江、新豐江兩江三岸低洼地段和黃子洞河、東埔河等內澇嚴重。截至15日,全區7個鎮街17個村(居)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3431人,倒塌房屋11間(為無人居住的瓦房),轉移434人,農作物輕度受災面積1491畝,河堤損壞3處(約80米),陂頭損壞1座,水產養殖損失25畝,損壞山塘2座,沖毀小型橋梁1座,小型山體滑坡16處,無人員傷亡。全區直接經濟損失共933.9萬元。
強降雨剛停歇,源城區立即圍繞市委書記丁紅都提出的“保安全、保生活、保秩序”要求和代市長林濤有關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的要求,立即部署災后復產重建工作,要求全區各級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立即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災后復產上來,切實把復產重建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鄧卓文、王巍等區黨政班子領導分赴各鎮街,檢查指導并參與災后復產重建工作;全區各級各單位取消一切休假,動員干部職工投入災后復產重建工作中。
連日來,在源城區災后復產重建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黨員干部的身影。截至16日,全區共發動機關干部職工、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上萬人次,對東江、新豐江沿岸水浸點和各受災點進行垃圾清理等災后復產重建工作。
目前,市自然資源局源城分局派出技術人員,對全區16處山體滑坡進行技術鑒定,指導地質災害的整治工作,同時再次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邊排查邊整治;區應急管理局在做好三防應急值守的同時,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城區安全生產工作取得實效;區農業農村局開展山塘水庫和電站安全排查以及水毀設施的修復工作;區交通運輸局對全區的53宗橋梁全面進行排查,對發現重大隱患的橋梁及時進行關閉,并對11處道路邊的小型山體塌方完成清理,恢復交通;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城市的排水設施進行疏通,對江邊的人行步道進行清洗;住建部門對在建工地、削坡建房進行了排查,加強監管;衛生健康部門聯合各鎮街和區直部門,對被洪水淹浸過的地方和設施開展衛生大掃除和消殺工作,做好流行病防控等衛生應急處置工作,防止疫情的發生。
此外,為營造城鄉良好環境衛生秩序,源城區結合推進創文工作,繼續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大行動。各單位圍繞環衛保潔責任路段、單位庭院內外垃圾雜物、積水、“四害”孳生地進行清理;各鎮街圍繞城中村、城鄉接合部、鐵路和公路沿線、河道兩旁和村莊周邊的垃圾和衛生死角,特別是兩江三岸親水步道進行清洗,確保洪澇災后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有序。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