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將大力推進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
我市將大力推進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
確保明年底農村鄉鎮初中基本建成寄宿制學校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日前,我市印發《河源市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習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記者獲悉,我市將大力推進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通過三年(2018-2020年)努力,使全市農村鄉鎮初中基本建成寄宿制學校,實現全寄宿制管理,有需求的部分鄉鎮中心小學建成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
《方案》要求,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按照《河源市2018-2020年寄宿制學校項目建設規劃》,對各寄宿制學校規劃建設的項目,提前謀劃,積極組織實施,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改建擴建、新建農村寄宿制學校任務,按標準建好配齊生活衛生設施,整體提升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水平。鼓勵和支持農村中心小學辦成寄宿制學校,基本滿足農村偏遠山區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學習和寄宿需求,逐步吸引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到鄉鎮寄宿制學校就讀,使之能夠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在建設標準上,到2020年,規劃保留的寄宿制學校達到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寄宿制學校的校舍、師資、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體音美器材以及運動場地等配備全部達標,學生宿舍、食堂和廁所等生活設施要滿足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需要。寄宿制學校應配備開水供應設備和淋浴設施,消防和應急照明設備達到有關要求,在校門、宿舍等關鍵位置安裝攝像頭和報警裝置,宿舍區應配備急救箱。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堅決消除“大通鋪”現象。農村校舍和生活設施建設要達到堅固、安全、適用的要求,對低標準校舍進行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確保校舍安全,形成適宜學生健康成長、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改善寄宿學生膳食營養水平
《方案》強調,要關愛寄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加強寄宿制學校安全管理。采取政策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寄宿學生提供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往返家校的車輛交通服務,保障寄宿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要提高寄宿制學校衛生保障能力,通過加強配置學校醫務室醫護人員(或購買服務),或與鄉鎮醫院建立寄宿學生醫療應急“綠色通道”等措施,提高寄宿制學校學生醫療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等形式配備學校專兼職心理咨詢師,為農村寄宿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專門咨詢及服務,保障學生和兒童心理健康。
同時,要改善寄宿學生膳食營養水平,加快學校食堂建設,新建、改擴建寄宿制學校學生食堂,優化學生營養餐工程,逐步實現從課間加餐向食堂供餐模式轉變,從零星配餐向完整午餐轉變,努力改善學生膳食結構。要加強學生食堂管理,在食品采購、操作流程、衛生狀況等環節嚴格把關,讓學生吃飽、吃好并達到營養均衡。
提高寄宿制學校教師待遇
《方案》要求,要全面加強寄宿制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小學1:21.5、初中1:16標準為農村寄宿制學校配足配齊教職員,原則上專任教師占教職員編制比例小學不低于92%、初中不低于88%,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寄宿制學校配足配齊生活服務人員。
同時,要提高寄宿制學校教師待遇,逐步形成“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使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要保障農村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確保鄉鎮工作補貼全部落實到位。繼續實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在寄宿制學校建設時應一并考慮建設鄉村教師周轉宿舍。
此外,要大力提升寄宿制學校教師和生活服務人員素質,把寄宿制學校教師和生活服務人員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證經費投入、培訓時間和質量。加大市、縣兩級中小學師資培訓對鄉村教師傾斜力度,2020年前,每年對全市鄉村教師、校長進行不少于72學時的培訓。加強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寄宿制學校教育質量。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