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首設“代表通道”,10名代表亮相答記者問 帶來滿滿民生“干貨”
本報訊 據羊城晚報消息,昨日上午7時55分,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前,本屆人代會首次設立的“代表通道”正式開放。全漢炎、房玉紅、梁士倫、周劍、梁鳳儀、詹文光、林煒霞、鄭舜英、陳坦、溫東岸等10名代表先后亮相并回答記者提問,帶來滿滿的民生“干貨”。
省人大代表、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
引導社會對教育、成功重新定義
各個學校都在校內減負,但學生在校外補習的負擔并沒有明顯減輕,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減負?對此,全漢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減負首先要理念、觀念先導。媒體也要引導社會對人才、教育、成功重新定義。”
全漢炎表示,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行政部門要繼續推進教育改革,改革評價機制、培養方式,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學位,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學校也不應被功利綁架,要回歸到教育本源,要促進人的全面、全體、個性、主動、終生發展。
省人大代表、廣東省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主任科員林煒霞——
努力讓每一位納稅人都享受到政策紅利
新個稅法有哪些亮點?林煒霞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一是實現了普惠性減稅降負,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得更多減稅紅利。二是實現了精準減稅。子女教育支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充分體現了稅制的公平性、合理性。三是由原來代扣代繳變化為可以親自參與辦稅,讓納稅人提高了納稅意識。
她還表示,廣東稅務部門將迅速升級配套的征管信息系統,推廣“個人所得稅”APP,努力讓每一位納稅人便捷順利地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省人大代表、連南瑤族自治縣農機安全監理站站長房玉紅——
加大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要想富,先修路。目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基礎設施仍很薄弱,是制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房玉紅建議,廣東省應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房玉紅說,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下,粵北少數民族地區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議完善對粵北地區的林區林農生態補償機制,出臺針對性傾斜政策,給予林地資金補償,解決林農生活出路,讓林農自愿退出林地,主動承擔保護生態的責任。”
省人大代表、潮州市潮劇藝術培訓中心主任鄭舜英——
看潮劇演出的觀眾已趨年輕化
潮劇傳承發展面臨怎樣的問題?鄭舜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潮劇歷史悠久,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現在把傳承保護、守正創新放在重點位置,每年堅持做好經典劇目的傳承工作,像韓愈治潮、曹營戀歌等等,都得到很高的評價。”
為培育潮劇新觀眾,潮劇也在創作新劇目吸引更多觀眾,開展“潮劇進校園”“潮劇進社區”“潮劇進大劇院”等活動。“現在,看潮劇演出的觀眾已趨年輕化。我估計目前潮劇的忠實觀眾有100萬人左右,年輕觀眾大概占到三成。”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
粵港澳三地應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珠三角與港澳如何實現差異化協同發展?梁士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粵港澳三地發展優勢的互補性很強。
他認為,首先,珠三角九市要樹立起大灣區意識,跳出珠三角,用全球視野謀劃三地錯位發展,優勢協同互補。其次,更加注重創新引領,以廣深港澳創新帶為主軸,珠三角九市結合自身優勢,明確發展方向。第三,協同打造真正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第四,協同打造高質量的生態宜居和創業灣區,如創新創業、生態旅游,尤其是醫療保障、民生服務方面形成一體化的平臺。
省人大代表,化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陳坦——
弘揚正能量,把縣鄉人大工作推上新臺階
欠發達地區在推進縣鄉人大工作時如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陳坦答記者問時認為,縣鄉人大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把人大工作做到位;其次要加強學習培訓,組織好代表向選民履職述職;第三要發揮好鎮人大工作室、村代表聯絡站的作用,將各種監督措施落實到位,用好省人大給予地方的資金支持,做好地方財政預算;最后,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弘揚正能量,把縣鄉人大工作推上新臺階。
省人大代表、東莞市厚街鎮委書記詹文光——
引導企業增加科研投入
東莞厚街是全國聞名的制造業重鎮。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如何轉型升級,如何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對記者拋出的這一問題,詹文光表示,厚街鎮將用足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提升發展質量,落實好國家減稅降費的各項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將依法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比如提供公共交通、外來員工子女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讓企業家和外來員工有歸屬感,扎根下來。”
省人大代表、廣東昭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梁鳳儀——
民企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使命擔當
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梁鳳儀一出場就被問及有關產業發展的問題。她希望,佛山利用好廣佛同城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她認為,在新的時代,廣大民營企業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使命擔當。“佛山的優秀企業聞風而動,許多大企業早就把高質量發展擺在了第一位。”
民營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梁鳳儀表示,希望建立“親、清”型政商關系;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要關注勞動法律執行層面的一些不良現象,幫助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代表、河源興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東岸——
建立生態補償資金,專項保護東江水質
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哪些好建議?面對記者提問,溫東岸表示,他最關注的是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問題。
“東江流域上游是東江水庫,是香港、深圳、東莞和惠州等地4000多萬人口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數十年來河源人民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水源地,守得一湖清水,做了很多工作。”他建議,為了防止東江水質污染,省政府應更加重視東江流域水源地的保護。
一是建立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專項保護東江水系源頭庫區的水質。二是盡快提高現行環保專項資金補助標準,取消地方環保項目資金配套要求。三是上級部門應建立更科學的考核機制。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劍——
科技創新人才最為重要
廣東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進步?周劍表示,廣東省過去一年出臺的系列政策,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好的環境生態和市場機制。但不管是科技創新還是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最為重要。他認為,科技成果的轉化需要推動產學研合作,讓更多的科技研究成果能夠落地和產業化。
他還建議,科技創新教育先行,要把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納入到中小學、大學的課程當中去。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