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二代表圍繞民生話題提建議寫議案
省人大二代表圍繞民生話題提建議寫議案
孩子課后去哪里?托管服務要提上去
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于28日正式開幕。27日,各代表團正式成立,記者走訪會場駐地發現,許多代表在參加會前既定議程的同時,也在抓緊時間修改完善建議,一些代表還商議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提出議案。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老百姓醫食住行等民生事項,成為今年省人大代表交流討論中的熱門話題。大家圍繞解決痛點難點問題,帶來了不少切合實際、“對癥下藥”的好建議、好點子。
如何解決家長心頭牽掛?加強校外托管機構規范管理
教育話題一直都牽動著代表們的心,今年不少代表帶來了教育方面的建議,從學齡前兒童入托問題,到地方高校的發展壯大,再到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陣地建設,大家結合自己生活工作實際和思考,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二孩’家庭的家長養育小孩、贍養老人的壓力更大,大家都希望能妥善解決孩子的托管問題。”省人大代表、懷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廉紹玲是一位“二孩媽媽”,她把許多家長共同關注的“托管難”問題帶到了今年的人大會議上。去年,省教育廳出臺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文件,但廉紹玲在調研中發現,各地在落實成效上不一,一些地區的學校提供課后托管服務有一定難度,校外托管機構仍然良莠不齊。她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校外托管機構的規范管理,尤其要抓好新辦托管機構的準入把關,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孩子們課后去哪里”的問題同樣引起了省人大代表、云浮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李婉婉的關注。她發現,廣州等地已經開展校內托管服務,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但仍有不少地方的中小學校沒有提供完善的課后服務。她建議,有關部門要繼續調查研究,出臺更加有針對性的詳細規定,推動全省中小學校切實做好學生的課后服務工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
代表們還關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賈英竺表示,深圳現有高校12所,數量和規模既與深圳的發展能級不相匹配,也與國際國內一流城市差距較大,由于管理體制原因,深圳目前在高校設置上仍缺乏自主權,建議省里可以把深圳的辦校需求優先納入高校規劃中。省人大代表、湛江財貿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程志軍則關注職業教育招生難問題。據她介紹,近年來職業教育招生人數呈現下降趨勢,區域內職校過多、職校之間沒有及時有效整合也是其中癥結之一。她建議合理控制職校數量,提高職業教育教師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教師從事職業教育。
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學教師、學生處主任梁真關注對學生家長的教育問題,她注意到,有不少父母缺乏親職教育知識和技能,因此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碰到難題總會不知所措。對此,梁真建議,應由政府牽頭加快制定親職教育的標準和細則,設立親職教育中心或社區服務中心,開設親職教育課程,推動親職教育走向科學化、規范化。
如何實現“大病不出縣”?可集中力量建設大縣域醫療中心
許多人大代表在會前的調研走訪中實地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并對此提出了不少針對性強、可操作的建議。
“目前省內異地門診特定項目還未實現即時結算,仍需患者自己拿回票據病歷報銷,周期需一個月左右,增加了參保人的負擔,流程也比較繁瑣麻煩。”省人大代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崔書中長期關注省內異地“門特”即時聯網結算問題。他說,除了申報復雜、流程長之外,異地醫保經辦機構也難以核實票據與病歷,可能會導致騙保現象,建議盡快實現省內異地“門特”的聯網即時結算。
省人大代表、高州市人民醫院院長王茂生希望早日實現“大病不出縣”。他表示,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可以集中力量重點扶持4—5家具備一定綜合能力的縣級醫院,建設成為向周邊幾個縣級行政區域提供危重疑難病診療的大縣域醫療中心,最終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
省人大代表,肇慶市鼎湖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副主任樊榮在參會前深入調研社區治理工作,他在帶來的建議中認為一方面要全力支持社區環境衛生、公共服務、文化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補齊社區人居環境短板,也要注重推動社區內企事業單位開放停車位、休閑娛樂場所等公共資源,讓社區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廣東外來人口多、老年人口也多,這些人對于探親假有著強烈需求,但現有的探親假制度無法滿足他們。”省人大代表、廣州數字出版有限公司會計王秀昱認為,已婚職工當前迫切需要更多看望父母的假期,而不僅是報銷來回的路費,她建議探親假可以由現有的四年一次增加為一年一次,與此同時每次假期長度可以適當縮短。
據南方日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