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抓出扶貧“艷陽天”紫金龍塘村多措并舉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2016年4月以前,紫金縣九和鎮龍塘村窮,比窮更讓人心憂的是,部分黨員干部黨性意識薄弱、組織觀念淡化、政治意識不強,有些甚至不如普通群眾。如今的龍塘村大變樣,24戶貧困戶有計劃分批次實現兜底保障或增收脫貧,農戶人均收入穩步提高,預計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萬元,2021年達16.5萬元。村里黨員群眾點贊現任村干部“有公道、有正氣”。
昨日,龍塘村一村干部說,這一切的改變,都緣于扶貧工作隊,在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衛計局三家幫扶單位的幫扶下,龍塘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使得脫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思想補鈣“強起來”
黨建工作基礎較差、黨建工作相對滯后,這是造成龍塘村貧困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自2016年4月進駐龍塘村后,扶貧工作隊把給部分黨員干部補思想之“鈣”作為該村黨支部加強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組織幫扶單位領導、第一書記、專家教授共10人次到該村上黨課,組織村黨員干部到革命老區江西瑞金參觀培訓、緬懷先烈,讓大家重溫革命歷史,提升黨性修養。
在此基礎上,龍塘村還推行黨建+基層治理“兩線工作法”模式,即利用龍塘村干部學習微信群、精準扶貧工作群、新農村建設工作群、基層治理信息、龍塘在線公眾號等線上平臺,收集村民意見建議;通過完善和落實線下工作機制,及時反饋和辦結線上平臺收集的意見建議,做到小事不出村、問題不出鎮,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反映的事情。
強技提能“富起來”
與大多數貧困村一樣,龍塘村黨員干部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方面不夠明顯,主要歸結于黨員無意愿、無能力、無平臺等因素。扶貧工作隊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為此,在幫扶單位支持和引導下,龍塘村落實了村“兩委”班子成員跟蹤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項目、黨員掛鉤聯系貧困戶制度,以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一批政治覺悟較高、責任心和創業能力較強的黨員有效對接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項目。
除此之外,龍塘村還加大黨員致富帶頭人創業支持力度,通過種養產業聚集、特色產業培植等措施,鼓勵在村黨員帶頭創業興業,選派李南佑、張洪中等5名黨員種植大戶參加市縣種養技能專題培訓班。如今,張洪中、張運方個人種植春甜桔近40畝,并帶動和指導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普通農戶擴種春甜桔120多畝,僅此一項每年增加農戶人均收入3000多元。
設崗定責“動起來”
在進村調查中,龍塘村民反映比較集中的是村“兩委”干部優親厚友、假公濟私、搞宗族勢力等問題。為此,扶貧工作隊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切斷“傳統”的慣例,堵住“走私”的后路。無論在貧困戶確認,低保、五保戶審核,還是在發展黨員、扶貧資金發放、項目建設等方面,均采取深入調查核實、集體研究討論、黨務村務公開的方式,讓每一樣工作都經得起檢驗。
為調動黨員積極性,扶貧工作隊給全村黨員合理設崗定責,以激發廣大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根據行業特點和黨員自身情況,全村黨員分為村黨員干部、普通無職黨員、無行為能力黨員等,分類設崗定責,設置政策法律宣傳崗、鄉風文明倡導崗、黨務村務監督崗等崗位,并針對不同崗位制定量化考核標準,進行跟蹤管理考核,讓全村黨員“動起來”。
黨建提升“硬起來”
為了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龍塘村籌集資金80多萬元建設龍塘村黨員中心、村民文化廣場、綠化項目,并實現陣地“雙有”,即有辦公設備、有功能場所,使龍塘村黨員干部群眾活動陣地成為公共服務、休閑娛樂的綜合平臺。上月,龍塘村文化廣場還專題舉行“鄉村振興跟黨走”的文藝晚會。2018年起,龍塘村黨支部分設3個黨小組,在村黨員按照就近原則設2個黨小組,在外黨員設1個黨小組,確保全村黨員“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全覆蓋。
兩年多來,龍塘村通過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系列措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在2016、2017年度省市縣精準扶貧考核工作中,龍塘村均被評為優秀檔次,并連續兩年獲得先進工作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