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
本報訊 記者 彭茂洋 前日,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在我市召開全省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打造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會議。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忠友出席會議并講話,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李春生主持會議。
近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人民調解法,大力加強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制度、業務和保障能力建設,化解矛盾糾紛成效顯著,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何忠友充分肯定了全省人民調解工作,分析了當前社會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強調要深刻認識“楓橋經驗”的時代意義,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觀念,緊密結合廣東實際,進一步堅持和發展好“楓橋經驗”,打造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實現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何忠友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積極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努力打造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一要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三要堅持以預防為基點,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四要堅持以善治為目標,創新城鄉社會治理模式;五要堅持以科技為支撐,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何忠友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項目推進、宣傳引導、督促指導、確保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廣東開花結果。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在會上致辭并介紹了河源基本情況。他表示,安全穩定法治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近年來,我市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積極傳承弘揚客家家訓等傳統鄉村治理文化,創新出“五老一賢”工作法、律師調解“五員合一”工作法等具有河源特色的人民調解工作經驗做法,較好地發揮了人民調解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有力地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社會公平正義、人民安居樂業。
丁紅都要求我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珍惜全省會議在河源召開的機會,認真學習借鑒各兄弟市的先進經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調解安民、和潤人心的作用,努力把河源建成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為廣東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過程中探索河源經驗、作出河源貢獻。
會上,河源、廣州、深圳、佛山、梅州、汕尾、江門等7個單位作經驗發言。
當天,與會人員還考察了東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仙塘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紅光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地,實地考察我市人民調解工作。
市領導葉梅芬、彭定邦、范秀燎等參加了相關活動。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