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鄉村振興實踐⑥|龍川:建設平安村鎮 積小安為大安

筆者近日從河源市龍川縣獲悉:該縣加大投入,打造鎮村天網,在全市率先開展“五星平安村”創建活動,大力推進“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有力地維護了全縣鎮、村穩定、和諧。形成“積小安為大安”良好局面,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龍川治安視頻監控中心。 劉偉東 攝
從2013年開始,龍川縣就開展“平安鎮、平安村”建設。該縣把建設“社會治安視頻監控天網”作為改善全縣各鎮、各村治安問題的重要手段,制定鎮、村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三年規劃,通過“縣級財政支持、鎮級自籌、村民捐助、企業贊助、外出鄉賢資助”等辦法籌措資金,分批次開展縣、鎮、村三級視頻監控系統建設。2013年以來,縣財政下拔鎮、村“以獎代補”資金近900萬元,帶動社會各界投入資金4900多萬元,建成鎮級視頻監控室24個,村級視頻監控室357個,安裝鎮、村高清治安攝像頭4347個,對縣域內重點區域、交通干線、敏感場所等地點實現全面覆蓋。
自從鎮、村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以來,全縣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有效警情逐年下降,社會治安持續好轉,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2017年全縣“雙搶”案件零警情353天,實現全年零“命案”,總警情下降23.87%。
從2015年起,龍川縣按照“積小安為大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首創開展“五星平安村(社區)創建”活動,以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量化指標為創建標準,每年12月,縣綜治辦牽頭組織縣公安局、信訪局、林業局等13個單位對全縣357個村(社區)進行考評,被評為“五星平安村(社區)”的村干部每人每年可獲1200元獎勵。該活動開展三年多以來,全縣平安村(社區)覆蓋率已經達到99.15%。

龍川佗城蘇堤。 楊文中 攝
2017年以來,龍川按照省、市統一部署,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積極推進“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目前,全縣已擁有1558位網格員,對357個村(社區)實行綜治網格化管理,網格員在防范打擊違法犯罪、化解社會矛盾、消除安全隱患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網格員通過手機APP將網格內有關信息及時上傳到綜治信息平臺,完成受理、研判、反饋等處理程序,錄入各類基礎數據近40萬條,快速有效地對網格內人、屋、事、物、車、場、救助、調解等內容實行精細化管理,工作迅速高效。2017年,全縣巡查上報網格事件5596起,結案5596起,切實有效地維護了村(社區)社會治安環境。

龍川縣文化體育廣場。 劉偉東 攝
龍川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營造開放共治的工作局面,開展“平安鎮”“平安村(社區)”“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企業”“平安家庭”“平安單位”等19個“平安細胞”建設工作,形成“積小安為大安”良好局面。該縣還積極動員“三老(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人員”參與調解工作,全縣各鎮成立了“三老人員”協調調解小組。2013年以來,全縣受理各類矛盾糾紛5428宗,化解5390宗,化解率99.3%,其中通過“三老人員”協調化解1417宗,占全縣化解總數26.3%。換句話說,“三老人員”有效減少和化解了基層矛盾糾紛。龍川加強治安聯防隊伍建設,成立覆蓋全縣357個村(社區)的治安聯防隊伍,結合“平安大喇叭”、“十戶聯防制度”等措施,及時發現、消除了不少社會治安隱患。
【全媒體記者】蔣才虎
【通訊員】劉偉東 程學勇
編輯 歐陽勝勇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