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園互動增活力 拒絕城鎮化“尷尬”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我市引起熱議
城園互動增活力拒絕城鎮化“尷尬”
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河源,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大潮中,牢牢抓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 機遇,全力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工作。3 月7 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繼 續推動城鎮化建設”,這在我市城鄉上下引起熱烈反響。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市住建局、市區居民以及教師等,他們提出,要實 現新型城鎮化,首先要做到科學規劃,發揮好規劃對城鎮化發展的指導、引領作用;要圍繞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 業,堅持“城園互動”,不“攤大餅”,把工業園區建成產城人融合的新城區,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拒絕城鎮化“尷尬”。
城市規劃不能“墻上掛畫”
有道是,欲建城市,首先是“紙 上城市”,這就是要規劃先行。一 座有特色、有魅力、有活力的城鎮, 首先是規劃出來的。這不,廣東省 政府官網日前公布了《廣東省人口 發展規劃(2017-2030年)》,對河 源的城市大小、人口規模進行了重 新定位,根據“全省城鎮等級結構 (2020年)表格”顯示,河源為中等 城市,人口規模等級50 萬-100 萬,今后還將深度融入珠江三角 洲,形成“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 都市區。
這一規劃無疑振奮人心。然 而城市規劃不能變成“墻上掛畫”, 落不了地,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 指導性,對城市發展建設真正起到 指導作用。尤其是要圍繞做強中 心城區、做優縣城、做特鄉鎮、做美 鄉村目標,邀“高手”、請“能人”編 制規劃,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建立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相銜接的管 理機制,突出河源特色。家住市區 長安街居委會的市民楊麗認為,要 注重城市文化建設,在城市建設管 理中注重“形”“色”“神”相結合,把 客家文化元素更多更好地融入城 鄉設計、建筑設計和規劃方案中, 創造良好的城鄉人文環境,塑造 具有時代氣息、體現地域特色和 傳承歷史文化的城鎮風貌,建設 一批彰顯客家文化特色的現代精 品建筑。
“1+6”都市經濟發展戰略
發展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 之路。對此,市住建局黨組成員、 總規劃師楊志認為,在推進城鎮 化建設中,我市要主動對接粵港 澳大灣區規劃,在科技創新、產 業升級、空間載體、市場資源等 各個領域,實現功能互補、互利 共贏、共同發展,提升自身在大 灣區的戰略功能,努力把河源建 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 心城市。
楊志表示,首先要堅持基礎設 施建設先行,加快打通以高速公 路、高速鐵路、航空運輸、港口航運 為主的外聯“動脈血管”,拓展以 中心城區與各縣城間快速通道、中 心城區各功能板塊間連接通道為 主的內聯“靜脈血管”,疏通以農 村公路為主的循環“毛細血管”, 建設通達珠三角、連通周邊、覆蓋 全市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 系。其次是加強城市規劃編制工 作,圍繞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實現 一盤棋對城市六大片區進行差異 化定位,形成“1+6”的都市經濟發 展戰略。“1”就是要以“三江六岸” 為抓手,重點打造“三江六岸”生 態景觀城市功能廊道,構建“三大 功能圈、六大主題段”的高端綠色 產業集聚帶,統籌中心城區六大 片區的發展,形成城市建設的 魂。“6”是指中心城區的六大片 區,將按照“優化老城區、強化新 市區、借助東源縣城、利用江東新 區、挖掘西部資源、提升高新區” 的思路,通過優化城市布局、強化 城市功能,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協 調發展。
以人為本不“攤大餅”
就我市當前而言,城鄉發展不 夠均衡,新型城鎮化制約因素也較 多。要圍繞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 死、安居樂業,堅持把工業園區建 成產城人融合的新城區,大力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加快完善公共 服務設施,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 活質量,使城鎮更加宜居宜業。尤 其是新開發建設的城鎮公共建筑 和住宅小區,需嚴格按照規劃和標 準建設配套設施,特別是學校、醫 院必須按要求配套建設。
對此,德愛學校教師劉珍琴認 為,以人為本推進城鎮化。從她讀 小學起,就在課本上學習到了城鎮 化建設,當時生活在農村,對城鎮 化建設這個概念并沒有很深刻的 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劉珍琴離 開了小村落,住到了城市,從一個 城鎮化建設的旁觀者轉變成了參 與城鎮化建設的勞動者。劉珍琴 說,在河源市區工作的幾年,見證 了河源城市的發展,道路越來越 寬,學校越來越多,基礎設施越來 越完善,市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人們正在共享城鎮化建設帶來的 福利。她認為,繼續推進城鎮化建 設,應該以人為本,解決農村勞動 力就業,城市的環境保護、交通建 設、教育等與人密切相關的問題, 同時也要兼顧鄉鎮的建設,比如鄉 鎮的垃圾處理、資源不平衡等急需 解決的問題。為此,必須做到以人 為本,統籌、科學地規劃城鎮化,合 理、節約地利用資源,保護和珍惜 生態環境,才能繼續推進城鎮化建 設的目標順利實現。
當然,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最重要的是要增強城鎮的輻射帶 動能力。連平縣城居民童宗河認 為,要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法治 化、智慧化、社會化,抓住城市管理 和服務這個重點,徹底改變粗放型 管理方式,讓群眾在城鎮生活得更 加方便、更加舒心、更加美好。最 近,連平縣大力鼓勵周邊六鎮以融 入產業新城發展為方向,因地制宜 發展鎮域經濟,提升城鄉管理水 平,持續推進城市“六亂”整治,著 力提升“五個水平”,鞏固提升“創 文”成果,努力讓城鄉環境更潔、更 綠、更美、更宜居。
本報記者 張濤 劉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