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溫度 人民更幸福
城市有溫度人民更幸福
我市加快推進城鎮化發展,讓城鄉居民生活更美好
閱讀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層面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 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城鎮格局協調發展,補短板、強弱項,方能從中拓寬發展空 間、增強發展后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在市民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在槎城安 家落戶的創業者何樂、進城農民張靖芳、新客家人李珊等人,他們認為,城鎮化讓市民生活更美好,要建立健全 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引導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配置,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 公共服務體系,實施就業富民、環境惠民、設施便民、和諧安民等措施,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業者何樂 城鎮化為創業者提供更多機會
“城鎮化建設給我們帶來了發展 良機,更帶來了人氣、財氣。”一見面, 市區一裝飾公司負責人何樂就這樣告 訴記者。他說,雖然裝飾工作很忙, 每天東奔西走,但也非常關注十九大 報告,特別欣賞“以城市群為主體構 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 城鎮格局”這句話。12 年前,看到城 鎮化發展帶來的裝飾市場良機,他從 市區一家知名裝飾公司離群單干。 由于服務周到合理,他的生意越做越 紅火,業務已從市區擴展到東源、龍 川、江東新區等。
近年來,我市城鎮化發展加快推進,城市越來越繁榮。本報記者 陳仕平 攝
何樂說,任何一個行業都離不開 人,裝飾行業也是如此。城鎮化加快 推進,包括縣城在內的一些城鎮的人 越來越多,生意才會越來越好做。他 認為,城市發展的目的是讓年輕人有 更多飛翔的空間,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和權利,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的教 育、文化、科技資源往往很豐富,給人 們創造了更多展示才能的機會,相信 還會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懷著夢想到 河源圓夢。
進城農民張靖芳 愿生活越過越好
年近古稀之年的張靖芳來自東 源縣藍口鎮,夫妻倆辛苦勞作多年, 如今已跳出“農門”,在市區紫金橋 附近擁有一幢屬于自己的三層樓 房。他晚年生活過得很充實,除了 接送外孫上學外,平時就跟一幫老 伙伴聚在一起,拉拉二胡,唱唱山 歌。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他還跟伙 伴們合作,創作了幾首山歌來歌唱 黨的十九大。他說自己一家就是城 鎮化建設的受益者,現在自己雖然 還是農民,然而一家人已是腳不沾 泥,全家人都沒有種地,兒子媳婦都 在城里做事,或在廠里務工,或做生 意。作為進城農民,他重點關注教 育、就業、收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 化、人力資源綜合素質提升等問題, 希望政府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 民生,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增強 人民的獲得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希望生活越過越好。
新客家人李珊 城市要有溫度
“城市變大了,才會像個城市的樣 子,這僅靠城市的‘原住民’是遠遠不夠 的,需要吸納進城的農民、追夢打拼的 外鄉人。”在市區工作的新客家人李姍 說,她來河源已超過十年了,在槎城結 婚、安家落戶,看到了河源一點點“長 大”,感到很欣慰,今年又是河源建市 30 周年,她慶幸能親身體會到河源變 化最快的十年。李珊說,黨的十九大報 告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 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市場的力量,政 府要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 設施方面發力,要合理布局,才能讓不管 是鄉下的,還是外鄉的轉移人口融得進、 有保障、可就業,這樣才能持續發展。 再一點,城鎮化目的是提升人的幸福指 數,而不是為了城市好看。故城市不僅 要有理性、物性,更要有人性的溫度。
記者手記:
讓城鎮化發展有“溫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更加 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 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 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這正如習近平總 書記所言:“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認 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 市發展指導思想。”在這一城鎮格局 中,在關注中心城市發展的同時,為數 眾多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更是 不容忽視。
為讓十九大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 發芽,我市目前正著力建設一批連接 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深港的高快速 綜合交通體系,推進東江黃金航道擴 能升級和恢復通航,推動支線運輸機 場和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全力打造粵 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門戶,形成現 代要素向河源便捷流通的區位優勢。 如今,全面融入的“天線”已經接通, “地氣”更為充實,整體框架輪廓已經 初現,目前正處于孕育激蕩、有待迸發 的關鍵節點,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破繭成蝶的新時代已經呼之欲出。
“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 洛陽”。作為欠發達的山區市,要讓 城鄉居民成為城鎮化的積極參與者 和真正受益者。我市在推進新型城 鎮化的過程中,中心城市做好綜合平 臺,不同的小城鎮要發揮自身特色優 勢,實現中心城市與小城鎮,以及小 城鎮之間相得益彰地發展。更重要 的是,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圍繞 著“人”“地”進行改革創新,充分考慮 城鄉居民發展需要的城鎮化才是更 有溫度的城鎮化。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