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節日
今年9月23日(農歷秋分),億萬農民將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廣東省梅州市成為國內六個分會場之一。“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宗旨,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真正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真正做到農民的節日農民樂。(來源:南方網)
重塑農耕文化推動鄉村振興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農民豐收節”的設立,看得出國家層面已經關注城鄉一體化發展,也顯示了新時期政府部門重農固本,以農為根,重構鄉土中國的理念。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不僅是對基層生產勞動者地位的肯定,也體現對國家在鄉村振興及農耕文化的戰略布局。可以說,在豐富了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以節日為媒,傳承文化、尋找歸屬,也匯聚了都市群體對山水田園的鄉愁寄托,以旅游產業的業態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的提升與飛躍。
吳奕鎮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距離節日還有1個月時間,但已經有不少網友坐不住了。有網友稱,“第一個豐收節,鄉村一定很熱鬧,誰要組團一起去體驗?”也有網友評論,“當天會不會放個假,回鄉去和父母一起農忙呢?”“點個很大的贊!我們農民有自己的節日了。”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雷打不動為“三農”而出,已是國家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最實在的體現,而設立這樣一個節日更是為了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有助于提醒社會各方面重視和關注農村工作,讓廣大農民能夠安心農村、安心農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只有全社會都關心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才能最終讓糧食豐起來、讓農民口袋鼓起來,實現真正的豐收。
鄭婷影
新節日,新起點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重視農業的傳統,節日的設立讓中國農民有了自己的節日,但是,怎樣過好這個節日,如何通過節日的載體,讓節日有氣氛、有內涵、有意義,也值得深思。
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應是喚起國民認識農業、了解農村、尊重農民的途徑,還應是傳承數千年深厚農業文化積淀的重要載體和新時代農民的新起點。因此,在舉辦節日盛會的同時,需要注重因地制宜,將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多元化的農業傳統、農業文化打造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同時,節日活動的舉辦,也不能僅限于農民釋放豐收喜悅,農民應借這個節日舞臺認識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在豐富精神文化的同時,提升科學素養,實現生活品質和個人價值的新跨越。
彭茂洋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