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 東源縣漳溪畬族鄉群星村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助力群眾奔小康
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東源縣以創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為抓手,著力補齊鄉風文明建設短板,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思想道德建設工程全面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鄉村新時代社會風氣呈現新氣象。
群星村鄉風文明墻繪。
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國慶長假,在廣州工作的吳先生回到自己的家鄉——東源縣漳溪畬族鄉群星村,為家鄉的變化點贊,昔日的泥濘道路變成了平整水泥路,村主干道兩旁的房屋外墻完成立面改造,沿著鄉間村道漫步,隨處即景,心情舒暢。
群星村是省定貧困村,深圳市文聯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梁超告訴記者,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扶貧工作隊將文聯工作優勢與社會愛心力量結合起來,聯系深圳市讀書月組委會為村里送來5000冊新圖書,新建“農家書屋”,還組織深圳藝術家為村民送春聯,動員深圳的社會組織為村里學校捐贈音響設備。
群星村是典型的客家村,保留著大量客家人的生活習俗,村里“泰興圍”客家圍屋的青磚灰雕依然留存,目前,村里正加緊挖掘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同時,深圳市文聯正幫助挖掘吳仰標烈士祖居等紅色資源,為“紅色村”創建尋求突破口。梁超說,希望通過“文化+扶貧”精準幫扶工作,幫助貧困戶“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
據了解,為積極探索具有東源特色的鄉風文明示范村建設之路,東源縣積極利用對口幫扶契機,充分調動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和鄉賢等各方面力量和作用,構建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大格局,在全縣掀起以省定50個貧困村加22個面上村為創建鄉風文明示范村的熱潮,文化廣場、村文化服務中心等文體基礎設施已經成了示范村標配設施,而其他211個面上村也在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全縣鄉村整體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文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多年來,東源縣通過推進文化強縣、教育“創強”“創均”和“推現”工程,縣、鎮、村三級基礎教育軟硬件建設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全面改善。其中,該縣“五館一宮兩中心一長廊”全面完成建成并投入使用;規劃覆蓋所有村(居)的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已完成建設任務200個;全縣完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示范點8個,阮嘯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粵贛古驛道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并提升了在全省范圍內的知名度,各省定相對貧困村和面上村的古建筑開發利用、宗祠文化項目、綜合性文體廣場等基層公共文體設施建設也遍地開花,縣、鎮、村三級聯動的公共文教體服務新格局初步構建。
此外,從2019年開始,東源縣重點培育扶持兩個民間文藝團體,開展“開心廣場·百姓舞臺”文化惠民巡回演出活動,每年在全縣巡回演出61場廣場文藝演出,送電影下鄉3096場。東源還廣泛開展“文化東源·歡樂廣場”等廣場文化活動,并充分結合節慶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城鄉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本報記者 鄭婷影 通訊員 吳彬霞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