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不斷完善信貸政策制度 有效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本報訊 記者 彭茂洋 近年來,建設銀行在董事會、高管層的帶領下,堅持以“戰略偏好、政策導向、產 品創新、機制優化”四輪驅動的方式, 不斷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制度、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強化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豐富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 有效推動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
截至2017 年上半年末,建設銀 行綠色貸款余額9366.45 億元,較 2012 年末余額增長1.3 倍,年平均 增速約29%,遠高于對公貸款平均 增速,為2500 多從事綠色產業的客 戶或環保項目提供了融資支持。 取得節能減排效益顯著,預計折合 節約標準煤2740.83 萬噸,減排二 氧化碳當量6303.26 萬噸,節水 112.46 萬噸。投資理財方面,2016 年建設銀行通過自營性理財業務 實現保障房、城鎮化等綠色無污染 項目投放約1000 億元。綠色債券 承銷方面,2016 年累計承銷3 筆綠 色金融債,金額總計66億元。
自2011 年以來,建設銀行先后 出臺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以細分 市場和客戶、評估項目和風險、創 新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為切入點,對 節能環保轉型和綠色信貸的政策 界限、認定標準、管理方式、風控要 點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引導全 行信貸資金投放逐步轉向低碳、循 環、生態等綠色領域,持續進行信 貸結構調整。
在行業選擇上,明確將清潔能 源、清潔交通、節能減排、節能環保 服務、治理污染等領域以及先進制 造業、信息技術產業等具有低碳環 保特征的行業作為優先支持領域, 加大金融傾斜力度;在客戶和項目 選擇上,將滿足“節能減排”要求及 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標準作為建 立信貸關系的底線要求,對發生環 保違法違規情況的客戶實行“環保 一票否決制”;嚴格落實國家產業 政策,對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嚴格 管控,通過設置環境準入門檻,控 制行業資金投入,同時支持企業采 用節能減排的新設備、新技術,有 力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 改造升級。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