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補老人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在 曾經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有這樣的順口 溜,也成為那個時代的的穿衣理念,也是縫 紉機的的意義所在。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 好轉,曾經習以為常的縫紉機,已經越來越 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然而在龍川縣老隆鎮繁華的背街角落, 有這樣一位老裁縫,常年開店縫衣。一臺老 式“飛人牌”縫紉機、幾張凳子,身后的墻壁上 懸掛著各種待修改和縫補的衣物,這就構成 了老裁縫簡陋的裁縫鋪。
老人19 歲開始就學習裁縫技術,這一干 就是十幾年。
如今,老人除了眼睛稍微有點花,干起活 來非常利索。每天來找他縫縫補補的人不少: 縫補衣服、換拉鏈、縫暗扣……在穿針引線中 享受著縫補的快樂,為身邊街坊鄰居提供方 便的同時,也“縫補”著自己的幸福晚年。
黃濱娜 攝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