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園”中
親歷了三次城市志愿 者活動,“創園”的過程喚起 了我的一些回憶。
依稀記得初中地理老 師在課堂上說過,河源的 別稱是“槎”城,意思是木 筏、小舟,那時候的我似懂 非懂。如今我居住在河畔 的小區里,在夜晚從房間 窗口向外眺望,可以看到 文化廣場的靜謐,昏黃的 燈光照在江面上,又或者 在白天天氣晴好時,看到 在新豐江和東江匯交而成 明顯的分界線,就愈發地 認同初中地理老師的說 法,河源就像是在水中的 一葉扁舟。查看地圖的時 候,市區三面環水的形勢 也證明了這一點。
從鄉鎮移居到河源市 區也有十多年了,我隨著 家人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 化,突然回憶起剛來的時 候這座城市的面貌,發現 它已經發生了驚人的變 化,一切歸功于城市“ 創 園”工作:是的,它讓城市 變得越來越好了。
當我還在上小學一二 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剛來到 河源,帶著童真,我最愛文 化廣場秋天的風,父母帶著 我把風箏放到高空,回家路 上,還可吹橋上過來的風。 再到初中的時候,變成叛逆 充滿異樣情思的少年,我總 是試圖釋放自己內心的躁 動,在晚修結束后,我會和 同伴騎著單車穿過新興路, 騎到沿江路。遇到下雨泥 水還會濺上身。再到高中 的時候,我突然地熱愛起了 籃球,在老城公園的籃球場 上和相約的伙伴打球,那時 球場條件簡陋。
現在河源變了:珠河橋 被拓寬了一倍,還有精心設 計好的噴泉和燈光,那條曾 經騎單車顛簸過的小道路, 幻變成了寬敞大道,不再怕 風雨。老城公園翻新了,籃 球場的地面重新修整,跌倒 在地也不會受到嚴重的傷 害。隨著客家文化公園和 兒童公園等的修建,河源的 環境變美了,變得優雅了, 從容了……
我的思緒隨 著窗外的幽黑想 到很多,在這個 靜謐的晚上,愿 河源這座城市如 花般開放。
作者|劉超旭廣州大學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