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智慧生態現代新城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吳煥逸 徐精華 昨日,和平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召開,縣委書記陳勁松代表縣委常委會作了題為《深入貫徹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和平跨越發展》的報告,提出要立足縣情實際,加快對標調頻,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中找準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凸現發展優勢,加快融入深莞惠經濟圈(3+2)的基礎上,加快融入高鐵時代,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致力將和平建成智慧生態現代新城。
和平工業園建設穩定推進。
“六個聚力”加快發展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指出,實現率先振興,縣域經濟是重要支撐,要求各縣要立足縣域歷史文化、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大統籌城鄉建設發展,構建市區為龍頭、縣域為支撐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陳勁松在報告中說,和平要按照這份“路線圖”,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發展合力,先人一拍、快人一步,時時爭先、處處爭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和平跨越發展,重點要做到“六個聚力、六個加速”,即聚力產業發展,加速縣域經濟大發展;聚力產城融合,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聚力綠色發展,加速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聚力改善民生,加速推進幸福和平建設;聚力改革法治,加速激發社會發展活力;聚力黨的建設,加速提升干部隊伍能力素質。
“五大基地”助園區擴能增效
和平縣提出,要聚力產業發展,推進園區擴能增效,加快完成福和合作共建產業城、大壩工業集中發展區“三通一平”,實施園區一期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推動智慧“雙創”物流園項目動工建設。
同時,和平將圍繞打造鐘表制造、電子產品制造及配套、中醫藥制造、新型建材制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等 “五大基地”,大力引進鐘表、中興通訊河源基地上下游、新型建材等產業鏈生產企業和中醫藥研發生產企業。力爭下半年新引進項目10 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 戶,全年實現園區工業增加值43 億元、稅收2.2 億元,均增長16%。
產城融合加速一體化
就全市而言,產城融合是和平縣域經濟發展的亮點,備受市民矚目。和平提出要聚力產城融合,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交通路網建設,科學謀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路網與河源中心城區、珠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引導功能要素“向南看”。
同時,該縣還將進一步完善產業園區“五化五網”,即美化、亮化、綠化、凈化、文化,水網、路網、電網、管線網、互聯網,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完善住宅小區、商貿服務、行政服務、文化教育等功能配套,推進園區基礎設施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加速聚焦人氣、商氣和財氣,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縣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新城核心區建設,完成人才公寓、綜合樓等附屬配套工程建設及和平河“一河兩岸”四期改造工程,力爭福和公園一期于年底建成開放。
打造全域旅游
“綠水青山,溫泉之都”,一直是和平人引以為傲的生態品牌,也為和平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條件。和平縣提出,積極謀劃發展全域旅游,引進大企業參與林寨古村景點開發建設,推進熱龍二期、蝴蝶峰度假區、嶺南夢溪溫泉、翠山竹海游步道等旅游項目建設,爭取“九連小延安”紅色景點開業運營,推動旅游與農業、林業、文化、康養等融合發展,打造東西南北中各有特色、互為補充的大旅游格局,擴大“陽明古郡溫泉之都”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