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啟動2017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 動員全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報訊 記者 謝素嬋 今天是第8個“廣東扶貧濟困日”。今日上午,我市舉行2017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啟動儀式暨表彰大會,號召全市上下積極伸出援手、奉獻愛心,更多地匯聚社會力量,助力我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丁紅都、葉梅芬、張文、張麗萍、彭定邦、吳善平等市幾套班子領導帶頭捐款,現場捐款10.1萬元。截至中午12時,市慈善總會已收到“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及認捐2931萬元,其中,市本級捐款1355萬元。
自2010年我市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以來,社會各界踴躍奉獻愛心,慷慨解囊,截至去年累計募集善款3.53億元,成功打造了一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促發展的扶貧濟困活動平臺。會議還通報表彰了2016年度“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獲獎單位和個人。據悉,在去年的活動中,全市共籌集善款超4000萬元,所籌資金全部用于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項目。
葉梅芬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長期關心支持我市扶貧濟困活動和公益慈善事業的愛心企業、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她表示,當前,我市正處于扶貧攻堅的決勝時期,希望各級各部門積極主動當好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精心組織,也希望全市廣大企業和企業家,繼續發揚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踴躍參與活動,積極回報社會。
就開展好今年扶貧濟困日活動,葉梅芬表示,今年要圍繞“關注貧困人口、助力脫貧攻堅”活動主題,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濟困活動,要把擴大社會發動面和提高群眾參與度作為重點,創新活動形式,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精準扶貧、奉獻愛心;要拓寬募捐渠道、完善募捐平臺,引導廣大群眾持之以恒奉獻愛心。同時,要加強捐贈款物管理,提高使用管理的透明度,活動所籌的善款要全部用于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項目,并推進慈善資金的專業化運作、項目化使用;要完善捐贈款物接收管理制度,建立款物使用追蹤、反饋、公示制度,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使用情況,真正讓大家捐得放心。
會上,副市長朱蔚蔚代表市政府接受了愛心企業代表的捐贈。碧桂園集團、長鴻集團、三友集團、廣東堅基、廣東漢能、廣東霸王花等企業紛紛慷慨解囊,現場捐款。碧桂園河源地區項目總經理陳君宜表示,碧桂園自2011年進駐河源以來,一直助力河源的扶貧工作,并把回報社會、反哺社會作為企業的宗旨。廣東長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蔡敏新則表示,能夠為需要的人出一份綿薄之力也是作為企業應盡的責任,接下來將參與到更多的慈善扶貧事業中,去幫助更多的人。
丁紅都、葉梅芬、張文、張麗萍、彭定邦、吳善平等市幾套班子領導帶頭捐款,現場捐款10.1萬元。截至中午12時,市慈善總會已收到“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及認捐2931萬元,其中,市本級捐款1355萬元。
自2010年我市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以來,社會各界踴躍奉獻愛心,慷慨解囊,截至去年累計募集善款3.53億元,成功打造了一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促發展的扶貧濟困活動平臺。會議還通報表彰了2016年度“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獲獎單位和個人。據悉,在去年的活動中,全市共籌集善款超4000萬元,所籌資金全部用于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項目。
葉梅芬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長期關心支持我市扶貧濟困活動和公益慈善事業的愛心企業、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她表示,當前,我市正處于扶貧攻堅的決勝時期,希望各級各部門積極主動當好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精心組織,也希望全市廣大企業和企業家,繼續發揚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踴躍參與活動,積極回報社會。
就開展好今年扶貧濟困日活動,葉梅芬表示,今年要圍繞“關注貧困人口、助力脫貧攻堅”活動主題,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濟困活動,要把擴大社會發動面和提高群眾參與度作為重點,創新活動形式,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精準扶貧、奉獻愛心;要拓寬募捐渠道、完善募捐平臺,引導廣大群眾持之以恒奉獻愛心。同時,要加強捐贈款物管理,提高使用管理的透明度,活動所籌的善款要全部用于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項目,并推進慈善資金的專業化運作、項目化使用;要完善捐贈款物接收管理制度,建立款物使用追蹤、反饋、公示制度,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使用情況,真正讓大家捐得放心。
會上,副市長朱蔚蔚代表市政府接受了愛心企業代表的捐贈。碧桂園集團、長鴻集團、三友集團、廣東堅基、廣東漢能、廣東霸王花等企業紛紛慷慨解囊,現場捐款。碧桂園河源地區項目總經理陳君宜表示,碧桂園自2011年進駐河源以來,一直助力河源的扶貧工作,并把回報社會、反哺社會作為企業的宗旨。廣東長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蔡敏新則表示,能夠為需要的人出一份綿薄之力也是作為企業應盡的責任,接下來將參與到更多的慈善扶貧事業中,去幫助更多的人。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