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和平這次有兩古村晉升為“廣東省古村落”,彭寨墩頭村和熱水鎮北聯村。記者前日在北聯村采訪了解到,北聯古村落在明清時期開始形成。據和平縣志記載,在明正德十三年間,王陽明與池仲容爭斗贛粵時,曾經在北聯老圍和萬安圍(田心小組)屯兵,如今古跡尚存。這也說明,老圍的黃姓人是當地較早落戶的古居,王、羅、盧等姓多數是明后期至清時期從和平縣均坑遷居而來。
北聯村客家民俗資源相當豐富。
五峰簇擁一北聯
北聯村委會支部書記王團結說,北聯村在建國前叫馬村、葉村,在明朝隸屬熱約都,清朝隸屬熱水郡,1949 年建國前隸屬熱水鄉,新中國成立后隸屬熱水區,熱水公社,熱水鎮等,北聯村居民以王姓居多,其余為黃、羅、葉、陳、凌、林等,相傳還有少數馬姓,目前人數4000 多人。
記者從拍攝的航拍圖上注意到,鳥瞰北聯村,古民居分布在浰江兩岸,有五大山峰(鐵心嶂、白葉嶂、天子英嶂、白龍嶂、洋湖嶂)交會于村中心,北聯的平坦地勢與五大山峰又構成了一個極似展翅欲飛的鳳凰圖案,讓人嘖嘖稱奇。
名聲在外一興隆
說起興隆民俗文化村,多數河源人肯定知道,因和平哭嫁習俗緣于此。2005 年正月十六,香港鳳凰衛視知名節目主持人董嘉耀采訪興隆客家民俗,向全世界華人推介了客家“哭嫁”習俗,當地村民至今為此仍津津樂道。其實,興隆村雖說是民俗文化村,其實只是北聯村河東片一個自然村組。
興隆村組至今仍保存許多客家民俗,如哭嫁、對山歌、客家鑼鼓、放天燈、打月姑等,尤其是客家飲食文化讓人迷戀,如客家大餐中的大雜燴、炙黃酒等,風味獨特,令人大飽口福。興隆村的房屋大部分保持著傳統的客家圍龍屋結構。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方圓成圍是它的獨特之處。
保村安民一郎中
與興隆村組隔河相望的窄口街南端,有一個建于晚清時期的華佗廟。華佗廟坐南朝北,里面供奉除神醫華佗外,還有民間郎中朱漢強。
王團結說,相傳,當時熱水一帶洪水泛濫,瘟疫橫行,居民病死無數,和平陽明雅水村郎中朱漢強來北聯村救死扶傷,有效控制了瘟疫流行,村民稱他是“華佗再世”,從此,北聯村民建起了華佗廟,以鎮瘟神,保民眾平安。后因北聯村民常常受到來自糧溪坪地、浰頭等地匪賊搶掠,朱漢強團結村民加強防范,匪首得知后,盛怒之下,設計將漢強捕之并沉尸滅跡。
北聯村民為紀念這位好郎中,就在華佗廟里華佗神位旁另立了一個神位,讓子孫后代永遠牢記朱漢強對北聯村民的恩惠。至今,朱漢強救治北聯村民的故事仍在當地流傳。
古風儼儼一老街
興隆村聲名鵲起,也是近幾年的事情,其實在清朝民國年間,北聯村最旺的地方當屬窄口街,也就是當地村民口中的老街,坐落在北聯村河西片,百家姓,清末從石壁潭老街遷來,總面積達6300 平方米,有兩條街道,是連接江西、和平以及連平大湖的商貿之地。清朝、民國時期商貿繁榮,至今街道仍存。
與和平其他7 個廣東省古村落相比,地處熱水河畔的北聯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距著名景點熱龍溫泉度假村不足5 公里。據悉,目前興隆民俗文化村發展勢頭看好,該村集休閑養生、客家文化于一體的蝴蝶峰生態度假村也即將動工。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