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將做好“六水”文章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深圳東進,河源南融,“水”很重要。如何把學習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與我市水利改革發展以及當前水利工作結合起來,9 月6 日,市水務局局長古敏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做好“六水” 文章,即水安全建設、水景觀規劃、水環境保護、水生態恢復、水文化傳承與水經濟開發等,將借鑒“深莞惠”三地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經驗,打造一批水生態示范精品工程,加快水土保持工作,減少水土流失,以生態理念做好小河流域綜合治理,盡快啟動創建水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工作。據悉,今年我市水利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在去年水利建設投入15 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我市計劃投入增加5 個億達到20 億元,目前全市水利建設投入已超過12億元。
對于河道來說,三分治理,七分管理。實施中小河流域整治僅一年,我市河道治理效果初現。各縣區全面推行“防災減災、河暢岸固、自然生態、安全經濟、長效管護”的治理理念,將防洪保安與生態、景觀、休閑、文化等社會化功能的提升相結合,與“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相結合,還河流以本來的面貌,做到千河千景、自然生態、清潔美觀,各縣區至少打造了一條生態示范河流。古敏生說,目前各地正逐步出臺河長制,加強對河道的管護工作,使治理后的中小河流做到“有人管、有錢管,管得好、管長效”。我市積極自籌和爭取國家及省的相關政策,以解決河道管護經費不足的難題。從2015 年開始,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500 多萬元與縣鎮村一道解決村水管員每人每月1000 元工資。從今年開始,水利部也安排了河道專門管護經費,按照每公里1 萬元的標準撥付,僅這一項,我市有望獲得1700多萬元,可緩解我市河道管護經費不足的壓力。
今年全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任務較重,涉及71 宗工程項目,65.03 萬農村人口,投資達2.64 億元。對于目前市民關注的工程建設資金缺口難題,古敏生說,最近省水利廳與省農發行、國開行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包括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在內的水利項目進行融資支持,積極尋求社會的支持,鼓勵采取PPP 等多種形式投資建設,以及發動鄉賢捐資等方式籌集資金,目前進展順利,東源3 宗和連平2 宗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已開工,其他各縣也在積極推進中。照這樣看來,到2018 年完成全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任務問題不大。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