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研究專家黃衛平作客河源講壇 解讀供給側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供給側改革”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領域最熱的詞匯。那么到底什么是“供給側改革”?它跟經濟轉型有什么關系?昨日,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衛平作客“河源講壇”,做了一場“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供給側深化改革”為題的專題報告。
黃衛平是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是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解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專家組成員。在學習會上,黃衛平教授從當前全球和我國的經濟形勢入手,對供給側改革提出的背景、實質、特點進行了詳細闡述,并作了深刻的解讀。
黃衛平表示,當前,我國的發展存在高速經濟發展與不可持續、模式轉換與結構調整近二十年的結果、生活水平提高與大眾滿意程度等三大矛盾。這就要求我國在理論上要告別需求管理,重歸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發展之路,也就是供給側改革。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供給側結構改革明確的理念實際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清晰的思路就是“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現在定的重點任務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黃衛平最后指出,當前各種矛盾聚集,各項改革正在進行,未來 3—5年是轉型的關鍵。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