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資訊 > 文化 > 閱讀新聞

          廣之善緣余樂甚 浩然秉性在真如

           
          藍廣浩
           

          藍廣浩簡介

          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特聘書畫家。現任廣東省政府文史館特聘館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惠州市第十一屆政協常委,惠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作品1980 年入選廣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1988 年獲全國“臨沂杯”書法展優秀獎;1992 年獲中、日交流書法展優秀獎;1996 年入選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行草書法作品展;1996 年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 1997 年入選全國首屆書法扇面作品展;1998 年獲廣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銀獎”; 1998年獲廣東省書法楹聯作品展“銀獎”;1999年入選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

          核心提示

          有道是“留兒良田千頃,不如良言半句”。有著河源地標之稱的客家文化公園,要數“客家古邑家訓長廊”最為標新立異。這102 個姓氏家訓石刻演繹的“新石頭記”,在全國算是獨樹一幟,堪稱客家河源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慕名前來游玩者無不嘖嘖稱贊。這其中,“原”姓家訓書風,以其雄渾蒼勁、氣度不凡讓觀者為之眼前一亮,而其書寫者乃廣東省書協副主席、惠州市書協“掌門人”藍廣浩也。

          惠州,嶺南名郡,有鵝城之稱,自古人杰地靈,英才輩出。自稱“土著”居民的藍廣浩,半生經歷堪稱傳奇:年少苦寒,初中未畢業就輟學務工,以一己之力扛起全家六口生活重擔,日則活躍建筑工地挑灰漿搬磚石,夜則枯守煤油燈苦練書法,四十余載心無旁騖,終有所成,以一幅行草書法,斬獲廣東省第五屆魯迅文學藝術獎,更獲廣東省書法最高獎“南雅”獎銅獎。


          厚德載物

          二載燈深(黃底)

          北闕臨丹

          出身苦寒遇良師——走上書法之路

          1959 年,伴著新中國10 周年禮炮聲,藍廣浩出生于惠城區橋東一百姓家。他少時常隨父深山采石,用鐵錘將巨石砸成碎石,挑到市區工地銷售。在鐵錘與石頭的撞擊聲中,他半工半讀,一直堅持在惠州第四中學念到初三。

          在這里,他遇到一生書法領路人—— 張桂光。那是1972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的張桂光給全校學生上了一堂書法欣賞公開課。說是公開課,其形式卻是別具一格,張桂光把宣紙貼在黑板上,用毛筆現場書寫。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表演的藍廣浩,一下子震驚了。

          “張老師博學多才,他將書法藝術演繹得那樣讓人心馳神往,即席揮毫之下,那些古板的方形漢字,立時變得生動起來,像一幅畫但比畫更具神韻。”說起當時情景,藍廣浩至今回味悠長。就這樣,年僅13歲的他癡迷上了書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雖說是老師,但僅年長8歲,也許是一樣的家庭經歷,也許是惺惺相惜,他得到張桂光老師不遺余力地悉心指點。1974年,因家境貧寒,他不得不中途輟學,向老師告別。張桂光老師拿出珍藏多年的顏真卿《麻姑仙壇記》相送,并囑托:“社會處處是課堂,好好練,將來會有用處的。”


          千尋溝壑

          瑞氣春和

          當年

          一朝成名天下知——“練”出大名堂

          有道是,清寒之花最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正處“陣痛” 時期,生活艱苦,業余生活單一,枯燥而無聊。他心中卻只有一個念頭,把字練好,不負老師厚望。對于那段經歷,他至今仍記憶猶新,白天活躍建筑工地挑灰漿搬磚石,晚上枯守煤油燈下苦練書法,不論炎熱三伏,抑或凍寒三九。日子過得清苦,但有了書法的相伴,他也覺得很充實。

          十年耕耘不知苦,一朝成名天下知。 1996年,他終于迎來了自己創作的豐收期,一年內三次入選“國展”,分別為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行草書法作品展。“內外開花一樣香”,也就在這一年,他以一幅行草書法作品斬獲廣東省第五屆魯迅文學藝術獎,成為惠州市獲此獎“第一人”。

          作為廣東書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其強勁勢頭,不只讓廣東書畫界為之贊嘆,也引起了全國書畫界的關注。1997年河南省“書法導報”予以專題介紹。時隔一年,1999年湖北“書法報”又專題介紹。 2002年他當選為惠州市書協主席,2013 年又被推選為廣東省書協副主席。


          微寒八月

          一棹

          歸隱始知樂(對聯)

          傳統文化汲營養——成才原來不尋常

          有業界人士認為,藍廣浩成功路子,足可稱為書壇自學成才一成功典范。對此,藍廣浩一笑了之,“也沒有想到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除了引路人張桂光老師外,可能是天佑我吧!”說這些話時,年過半百的藍廣浩如頑童一般開心地笑了,神情間有苦澀亦有些許自豪。

          熟識的人說,廣浩恰如其名,廣大、浩蕩也,是其書法境界,更是其胸懷。 “廣之善緣余樂甚,浩然秉性在真如。” 他說這是他藝術探索道路的真實寫照,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他數十年在書壇執著追求的赤誠感悟。這也無怪于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原主席李曲齋評價稱,“其書法風格的形成,除了個人努力,還得益于他善于從每個時期所追崇的古代書法家身上吸收精髓。其書法作品雄渾蒼勁、氣度不凡,有王鐸、傅山之氣勢。”

          與一般書法家不同,除書法外,他在詩詞、繪畫、茶道等方面也頗多造詣。多年耕耘,他收獲頗豐。1998年出版《藍廣浩書畫集》。2002 年出版《藍廣浩書法集》。2010年出版《藍廣浩詩詞集》。詩詞作品分別入編《中國當代青年詩詞選》、《二十世紀中華詞苑大觀》等。

          本報記者 張濤

          書家評點

          先生追崇古代書家之風骨,早年習顏真卿楷書與文征明、趙孟頫行草;自上世紀90 年代始專心研習王鐸、傅山作品,初始便頗有兩者之奔放氣象;而近年專注于唐代及以前之書法家,尤推崇顏真卿《裴將軍帖》,醉心于張旭《古詩四首》與懷素《大草千字文》等;行草之外,先生研究尤拓延至魏碑領域,追求筆力之雄強渾厚,故亦推崇魏碑代表作《石門銘》、《石門頌》;小楷則忠情于魏晉之鐘繇。

          —— 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會員、東江書法篆刻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元基



          相關熱詞搜索:善緣 秉性 余樂甚


          上一篇:夜色此刻最動人
          下一篇:繆貴昌書法作品選登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在私人影院里嗯啊h| 欧美综合图片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一级**毛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老太bbwwbbww高潮|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区麻豆 | 成人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免费黄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国语对白刺激做受xxxxx在线| 免费看电视电影|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欧美日本另类xxx乱大交|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d动漫精品专区久久|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67194成人手机在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专区在线电影|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