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進展順利 新理念推動生態治水
核心提示:
“昔年十汛九災,房毀田損,今雖水越警戒,但堤防固若金湯。”日前正值農村農閑時節,龍川縣田心鎮鐵場河段堤圍內,一些村民忙著收獲蔬菜,那郁郁蔥蔥的菜畦,昭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說起這些,當地老百姓無不感激“鐵場河中小流域綜合治理” 這項讓百姓實實在在受益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昨日對此表示,像 “鐵場河中小流域綜合治理”一樣,目前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進展順利,按照省的時間節點要求,在12 月底前將基本完成2015 年度全市28 宗中小河流治理項目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爭取在12月底前基本完成26宗列入中央規劃的2013年至2015年度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審批和招投標工作,并開工建設。
任性河流幾成“心腹之患”
鐵場河發源于龍川縣亞雞寨,穿越迴龍、田心、龍母、鐵場等4 鎮,劃出一條粗壯的弧線,然后一路緩緩匯入韓江。記者日前在龍川縣龍母鎮看到,河床拓寬,兩岸加固平整一新,以往逢大雨就屢屢犯澇的鐵場河,如今已是一派田園水鄉的景象,寬闊平整的河堤保護了沿途的城鎮和鄉村。
據了解,今年鐵場河防洪專項整治工程中有29.4 公里納入了全省中小河流治理試點段。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目前已完成 29.4 公里河長的“三清”(清障、清違、清淤)任務,建設生態護岸25 公里,防洪能力大大提高。據介紹,自動工以來,鐵場河防洪專項整治工程以每天完成單邊500 米的進度向前推進。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中小河流發生洪澇災害的損失占全市洪澇災害的 90%,特別是2013 年“8·16”特大洪災教訓非常深刻。如果再不加以治理,“任性”的中小河流將可能會成為“心腹之患”。
新理念推動生態治水
據悉,在這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我市注重河流治理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治水新理念,做到河道治理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城鎮化建設也推動到哪里,實現了人水和諧、生態治水。
在龍川鐵場河試點段治理現場,一種被稱為格賓石籠的治水材料特別引人注目。記者在現場看到,格賓石籠里放著一些碎石塊,一些青草從石縫里冒了出來,整個河堤也是綠草茵茵。龍母鎮村民吳添勝說,汛期時,他專門來看過格賓石籠,牢牢地護著堤,心里放心多了,再也不怕洪水沖毀河堤了。
據龍川縣水利部門的負責人介紹,這次河道治理首次采用先進的格賓石籠護腳和生態格網護坡的工程措施。與以往普遍采用的漿砌石砌筑擋墻或砌石護坡的傳統治理模式相比,格賓石籠護腳和生態格網護坡具有柔性和透水性好、施工簡便、環保、經濟性好等特點,不阻礙岸坡水土交換,適合魚類和水草生長,被稱為會呼吸的護岸。而此前采用的漿砌石防護工程屬于剛性結構,河道這種軟土地基上用漿砌石砌筑擋墻或砌石護坡,往往因地基的沉降變形而引起砌石擋墻或護坡的開裂、變形甚至坍塌?梢哉f,格賓石籠護腳和生態格網護坡措施,打破了傳統的“三化”(硬化、白化和渠化)治理模式,保護了生態,維護了河流健康,實現了生態治水。
河流治理沒有休止符
除此之外,我市龍川、東源還注重把治理工作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實現人水和諧。如東源縣上莞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該工程除對河道疏浚外,還在沿途村組新建垃圾池、設置垃圾桶、修建水土保持林等。龍川縣水利部門還在沖刷較寬、段面較高的大河灘上建設休閑生態小公園,洪水來臨可用作泄洪的通道,洪水過后可成為村民休閑的地方,實現人水和諧。
有道是,三分改造七分管理,治理后的河道后續管理也是個大問題。對于下一階段的管護機制,市水務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省統一部署,試行河長制和績效評價,由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或 “河段長”,領導、組織、協調轄區內河流的綜合治理和維修養護工作,一級河長抓一級河長,明確管護人員,解決管護經費,落實管護責任,切實履行工程建后管護職責,保證河清水潔。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