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成為2014年粵東西北"振興指數"榜單最大黑馬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在廣東實施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兩年之際,前日,《2014 年度粵東西北“振興指數”藍皮書》正式發布,我市在“經濟發展振興趕超指數”榜中,憑借相對穩健的發展,從2013 年的第八名躍至粵東西北12 地市第三名,得分66.2 分,成為最大“黑馬”。
據悉,這是一份由媒體獨立完成、給地方政府打分排名的第三方評估報告,運用學術方法特別是大數據分析,兼顧輿論導向,以獨立觀察的指標體系為粵東西北12 地市提供發展“參照系”,以期激發區域競合的活力,營造濃厚的振興發展氛圍。藍皮書分 “經濟發展振興趕超”“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交通基礎設施提速升級”“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等四大塊,對粵東西北振興發展進行全方位透視,對其振興成效進行比較。
在“振興指數”系列中,“經濟發展振興趕超指數”是含金量最高的榜單,比的是 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從數據上看,我市的GDP 增速為10.9%,與2013 年相比“落差”較小,發展相對平穩。此數據也顯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城市經濟增速均打折扣,但我市發展比較穩健,受大環境沖擊較小,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大起大落。
數據顯示,2014 年度,粵東西北地區12 地市人均財政收入平均約增加了223.7 元。其中,我市增加值最多,為367.89 元。此外,河源在“交通基礎設施提速升級指數”和“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指數”均只排名第11 位,“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指數”排名第8位。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