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河源幸福村居要做好規劃 保護好有價值的東西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目前我市有1251 個行政村,只有實現鄉村的美麗、建設幸福鄉村,“美麗河源、幸福河源”才不會僅僅是一句口號。昨日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我市要以幸福村居創建為契機,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讓每一個村莊都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實現村村“鳥語花香”。
據悉,今年我市將啟動兩個名鎮、30 個名村和66 個示范村創建,繼續推進龍川縣中央蘇區縣幸福村居示范片建設和市、縣級幸福村居示范線創建,推動紫金縣、和平縣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會議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必須克服規劃工作重城市、輕農村的思想,打破“城市要規劃,農村隨便劃”的舊觀念和落后意識,組織編制縣(市)全域城鄉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強化規劃的科學性和約束力。據悉,去年我市已完成了23 個行政村的規劃編制任務。
會議還提出,要以開展“大清潔、鄉村美”活動為載體,開展以整治面源污染、建設垃圾收集池和建立環衛隊伍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活動,抓緊形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長效機制,努力改變城鄉部分存在“新三大差別”現象,即農村比城里更臟(不干凈)、更亂(無規劃)、更光(綠化差);繼續推進移民新農村示范點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完成7 個移民新農村改造升級示范點;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改建2 萬戶農村最急需改造危房,同時要解決市區新豐江水庫投親靠友200 戶移民住房困難,改善居住環境條件。
市委書記何忠友強調,要深入推進幸福村居創建工作,農村不但要有新房、有新貌,更要有過去的文化,要留得住鄉愁。各地在做好村莊規劃的同時,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好古宅、古樹、古井等一些有文化價值的東西;新農村建設要蓋新房需要拆掉老房子,但要留下一些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老房子,這樣,我市農村才能成為留得住鄉愁的故園。
新聞1+1
今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增11%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昨日,記者從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要努力實現農業增加值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和11%的目標。
據悉,去年我市實現農業增加值89.98 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4 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和12%,增速排在全省第一位。然而當前,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是全省唯一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對于農民增收難題,會議提出,要改變農民經營性收入不是靠“谷谷谷”(稻谷),就是靠“咯咯咯”(母雞下蛋)的小農經濟格局,以一產為基礎,整合二產、三產,“一二三”產業齊步走,推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農村觀光體驗融合發展,實現多重復合效益;以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著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
會議還要求,要用改革的辦法尋求破解之道,用創新的思維謀劃發展之策,用務實的作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努力在優化農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上開辟新途徑,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